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研究48孔板边缘效应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影响 目的: 观察48孔板的边缘孔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用常规方法培养人胚肾细胞HEK293,运用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2000(Invitrogen公司)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4.13Z和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入48孔板中的HEK293细胞。转染后24h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观察边缘孔的边缘效应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及内参海肾荧光素酶校准后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来观察此种差异是否由于细胞数目的不同所致。在此基础上,寻找可能减小边缘效应的方法,如:细胞种植入48孔板时室温静置、48孔板重叠、空置边缘孔。 结果: 使用48孔培养板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存在边缘效应,边缘孔与中间孔的测定值有显著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边缘效应对细胞数目并没有影响。细胞种植入48孔板后,先室温静置1.5h、或重叠一个48孔板、或空置边缘孔都不能减弱边缘效应;将48孔板的边缘24个孔填充液体(1*PBS、ddH20、培养基),可以削弱边缘效应。 结论: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使用48孔板会发生边缘效应。48孔板边缘24个孔填充相应的液体可以削弱边缘效应。 第二部分孤独症相关基因NRXN2β的启动子识别及mRNA序列的5’UTR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 目的: 寻找NRXN2β基因的启动子和探究5’UTR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 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寻找NRXN2β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TSS)及上游调控区域,设计 PCR引物,以HEK293 DNA为模板,用DNA聚合酶进行扩增,将PCR产物和PGL4.10载体进行双酶切、链接,最终得到含有不同区域的NRXN2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用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将NRXN2β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与内参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同转染到HEK293细胞内,转染后24小时收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Promega)测定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并用内参照进行校准,最终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Fluc)/海肾荧光素酶活性(Rluc)的比值反映NRXN2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活性,比较不同报告基因载体间活性的差异,确定NRXN2β基因的启动子功能区域。将NRXN2β基因的5’UTR区插入载体pL4promoter的启动子后面,从而研究5’UTR区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通过质粒的删切确定具体的功能区域。 结果: 成功构建一系列含有不同启动子区域和不同5’UTR区域的NRXN2β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最长插入片段2065bp,包含NRXN2β第一个外显子上游1661到下游404的序列,即P4NRXN2β-1661/+404E。删切分析发现-558/-184之间含有启动子区域。质粒P4NRXN2β-558/+512E与P4NRXN2β-558/-1E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显著,而+1/+512为NRXN2β基因的5’UTR区,将此段DNA+1/+512插入载体PGL4promoter的启动子后,此段DNA显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结论: 本实验发现了NRXN2β基因具有启动子活性的基因组序列,且揭示了NRXN2β基因5’UTR区对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