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绒花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丝绒手工艺—南京绒花在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南京绒花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以独特的美学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使其艺术价值在被还原为认识价值时得到了体现。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2010年,又被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评为世界青年眼中最美中国手工艺品。据南京绒花第六代传人吴长泉的手抄本《绒花史料》记载,绒花始现于唐-武则天时期,当时,南京绒花作为皇室贡品,常被文人墨客称颂,直到明清时期南京绒花才开始流入民间,绒花工坊诞生,生产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审美情趣开始转变,绒花的需求量锐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生产的饰品产量大,品种全,而南京绒花仍局限于小规模的全手工作坊式制作模式,至今难以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经济效益低迷;目前,尚存南京绒花从业人员较少,新一代传承人培养情况也不容乐观。为挽救濒临灭绝的非遗艺术形式-南京绒花,为南京绒花拓宽应用领域,也为室内装饰艺术注入民族、地域设计元素,从而实现跨界创新设计合作,是笔者撰写此篇硕士论文的初衷。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课题的来源和意义,提出四种研究方法和相应技术路线,把当前国内外对南京绒花的研究现状进行列举和比对,并提出三个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的发展、演变、传承、保护、工艺、材料以及艺术特点等情况;第三部分分析了南京绒花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存在状况,提出南京绒花与室内装饰设计结合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提出了重构概念和南京绒花进行重构方法,具体阐明了南京绒花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进行重构的目的、方法、和原则等;第五部分讨论了南京绒花在室内装饰设计应用的直接与间接两种应用方法,在直接应用方法中重点分析南京绒花如何与其他材料进行结合,在间接应用方法中提出有形和无形的设计思路。最后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结论有三:即南京绒花的传承急需创新来驱动;南京绒花需要进行室内装饰设计层面的重构,以促使南京绒花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联;南京绒花还需与室内装饰设计进行跨界结合。在展望中提出在科技飞速发展、世界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南京绒花一定会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创新设计价值,在提升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品质的同时,实现其被世人广泛接受,摆脱行业困境的目标。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对南京绒花艺术以及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具有启发性的意义,为其未来的发展起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太平洋国际学会成立于1925年,其主要宗旨是通过“和平对话”的形式,促进太平洋沿岸国家间的理解和交往,缓和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促进各国之邦交。该组织是美国民间精英人士在
本文阐述了显式动力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并使用大型有限元工程软件ANSYS/LS-DYNA、PAMCRASH对结构的屈曲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于有
苏东南区气藏是致密气藏,储层物性比较差,非均质性较强。随着深入开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该气藏的生产动态和产能。本文通过对苏里格苏东南区典型气藏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分析,
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要坚持服务和管理、保护和控制并举,尤其是把前者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抓;要建立健全服务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逐步向“重载化”、“高速化”等方向发展,神朔铁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其运量、车辆轴重和列车运行密度逐年提高,部分区段钢轨使用寿命己接近或超过维修管理规定的要求,这给神朔铁路钢轨状态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钢轨作为神朔铁路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使用寿命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神朔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对神朔铁路钢轨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以选择适当的钢轨更换时机是神朔铁路现场管理中亟需解决的
“理论之后”标志着伊格尔顿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的一次转折。自此之后,他的理论研究开始对神学、哲学和伦理学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但是文学与文学理论仍然是他的立足点和出
制造型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如何灵活降本的进行生产的排程调度已成为制造型企业取胜的关键。由于车间生产涉及众多相关因素,且不易掌控,因此如何进行科学的生产计划以及调度成为企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的难点。本文以某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模具的时间特性对生产计划以及调度方案的影响,分别构建基于模具剩余寿命的生产计划模型和基于换模时间的计划调度模型。生产计划指企业制定的一定期间内的生产安排,在基于模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具有显著网络化组织运营特征的网络电视剧应运而生。本文以互联网对中国电视剧生产网络的改变作为主要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的作用越发凸显,我国已经着手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企业的信用情况关系整个市场的经济秩序。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