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和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相结合,从词汇和概念两个层面分析了政治演说中的态度意义的传递,旨在完善从态度意义角度进行语篇分析的语言学视角。全文的进程如下:
第一,论文首先回顾了分析政治语篇时通常采用的三种途径:修辞、语篇分析和概念隐喻,并指出各自的不足之处。从修辞的角度研究政治语篇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修辞分析局限在文体方面,未将语篇与说话者的身份、意识形态及其权力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语篇分析中最为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它将语言、权力关系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缺乏具体的研究尺度,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常常与其它语言手段一起结合使用,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是最常采用的语言工具。在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分析过程中,隐喻的作用是研究的焦点,因为它在实现说话者潜在的劝说意图方面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概念隐喻视角的侧重点是概念和思想,在语篇分析过程中,隐喻视角的语篇研究往往缺少能够进行量化分析的有效测量手段。
第二,本篇论文的理论框架基于评价理论,它是在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研究语篇中态度意义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评价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人际意义的传递以及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影响程度。评价理论包含三部分:一个主系统—态度系统(Attitude)和两个从系统—介入系统(Engagement)和级差系统(Graduation)。本篇论文的重点是它的主系统—态度系统。在态度系统中,亦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情感系统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或情绪反应的语言资源,判断系统是在与社会习俗和习惯对照的基础上对人们行为的衡量判定,而鉴赏系统则是对与非生命物体的评价,包括事物的形状、外表、构成、影响等等。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政治语篇进行了分析,从词汇的层面上清楚地揭示出语篇中的态度意义。
第三,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概念隐喻理论补充进入评价理论中,并对语篇的态度意义进行了分析。评价理论尽管是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词汇层面的态度描述,而没有涉及到概念在态度意义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源于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的概念隐喻理论从一个较为宏观的层面—概念入手,为研究说话者构建并传递的态度意义开启了另一扇天窗。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概念隐喻成功地将认识过程具体化、视觉化,从而建立牢固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层面上构建态度意义,这一点是评价理论无法企及的。
鉴于此,本论文将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新的模型—扩展型态度模型(Extended Attitude Model),并用它来分析政治演说中的态度意义。扩展型态度模型是评价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在“态度”分析框架内的结合。在这个新的模型中,评价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各自独立运作,但两者都有助于态度意义的理解与把握。两个理论分别从词汇和概念的层面对态度意义进行剖析,这样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揭示出语篇中说话者的态度。在新的模型中,态度意义是纽带,连接着两个理论,而不同理论的侧重点和研究角度则是两者结合互补的基础。
第四,本论文的语料分析是用扩展型态度模型来分析美国总统布什的十篇反恐演讲中的态度意义。词汇层面的研究表明,在选定的语料中有着丰富的表达态度的词汇,其中判断性词汇使用最多。这些表达态度的词汇帮助布什构建出一个理想世界:以美国为领导的全球性反恐战争。概念层面的研究把重心放在语料中的结构隐喻(structuralmetaphor)上。研究结果显示出布什演讲中隐喻的普遍性和一定的偏向性,使用最频繁的是战争(conflict)隐喻、旅行(journey)隐喻和建筑(building)隐喻。这些隐喻的使用同样有助于布什态度的表达。新的模型结合了定量的词汇分析和定性的概念分析,通过对布什演讲中的最能够表达主题态度的两个对立项—我们(指美国,美国盟友及所有反恐国家和人民)和他们(Al Qaeda基地组织,其它恐怖分子组织及他们的支持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从而清晰完整地揭示出布什在其十篇演讲中所传递的一个坚定的反恐立场。
本论文将评价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新的模型—扩展型态度模型,并尝试性的将其用以研究政治语篇中态度意义。扩展型态度模型是对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初步的补充模型,并突出了概念隐喻在态度传递时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论文中评价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结合也加强了两个理论分属的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联系,为今后两个不同语言学流派间的跨学科研究做了一定准备。
第一,论文首先回顾了分析政治语篇时通常采用的三种途径:修辞、语篇分析和概念隐喻,并指出各自的不足之处。从修辞的角度研究政治语篇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修辞分析局限在文体方面,未将语篇与说话者的身份、意识形态及其权力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语篇分析中最为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它将语言、权力关系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缺乏具体的研究尺度,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常常与其它语言手段一起结合使用,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是最常采用的语言工具。在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分析过程中,隐喻的作用是研究的焦点,因为它在实现说话者潜在的劝说意图方面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概念隐喻视角的侧重点是概念和思想,在语篇分析过程中,隐喻视角的语篇研究往往缺少能够进行量化分析的有效测量手段。
第二,本篇论文的理论框架基于评价理论,它是在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研究语篇中态度意义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评价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人际意义的传递以及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影响程度。评价理论包含三部分:一个主系统—态度系统(Attitude)和两个从系统—介入系统(Engagement)和级差系统(Graduation)。本篇论文的重点是它的主系统—态度系统。在态度系统中,亦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情感系统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或情绪反应的语言资源,判断系统是在与社会习俗和习惯对照的基础上对人们行为的衡量判定,而鉴赏系统则是对与非生命物体的评价,包括事物的形状、外表、构成、影响等等。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政治语篇进行了分析,从词汇的层面上清楚地揭示出语篇中的态度意义。
第三,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概念隐喻理论补充进入评价理论中,并对语篇的态度意义进行了分析。评价理论尽管是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词汇层面的态度描述,而没有涉及到概念在态度意义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源于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的概念隐喻理论从一个较为宏观的层面—概念入手,为研究说话者构建并传递的态度意义开启了另一扇天窗。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概念隐喻成功地将认识过程具体化、视觉化,从而建立牢固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层面上构建态度意义,这一点是评价理论无法企及的。
鉴于此,本论文将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新的模型—扩展型态度模型(Extended Attitude Model),并用它来分析政治演说中的态度意义。扩展型态度模型是评价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在“态度”分析框架内的结合。在这个新的模型中,评价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各自独立运作,但两者都有助于态度意义的理解与把握。两个理论分别从词汇和概念的层面对态度意义进行剖析,这样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揭示出语篇中说话者的态度。在新的模型中,态度意义是纽带,连接着两个理论,而不同理论的侧重点和研究角度则是两者结合互补的基础。
第四,本论文的语料分析是用扩展型态度模型来分析美国总统布什的十篇反恐演讲中的态度意义。词汇层面的研究表明,在选定的语料中有着丰富的表达态度的词汇,其中判断性词汇使用最多。这些表达态度的词汇帮助布什构建出一个理想世界:以美国为领导的全球性反恐战争。概念层面的研究把重心放在语料中的结构隐喻(structuralmetaphor)上。研究结果显示出布什演讲中隐喻的普遍性和一定的偏向性,使用最频繁的是战争(conflict)隐喻、旅行(journey)隐喻和建筑(building)隐喻。这些隐喻的使用同样有助于布什态度的表达。新的模型结合了定量的词汇分析和定性的概念分析,通过对布什演讲中的最能够表达主题态度的两个对立项—我们(指美国,美国盟友及所有反恐国家和人民)和他们(Al Qaeda基地组织,其它恐怖分子组织及他们的支持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从而清晰完整地揭示出布什在其十篇演讲中所传递的一个坚定的反恐立场。
本论文将评价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新的模型—扩展型态度模型,并尝试性的将其用以研究政治语篇中态度意义。扩展型态度模型是对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初步的补充模型,并突出了概念隐喻在态度传递时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论文中评价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结合也加强了两个理论分属的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联系,为今后两个不同语言学流派间的跨学科研究做了一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