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光催化技术因不仅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并且还可以在阳光照射下分解有机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上述应用要求光催化剂具有吸收范围宽、长期稳定性好、电荷分离效率高、氧化还原能力强等特点。不幸的是,单组分光催化剂往往很难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要求。构建人工多相Z-scheme光催化体系模拟自然光合作用过程,克服了单组分光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光催化技术因不仅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并且还可以在阳光照射下分解有机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上述应用要求光催化剂具有吸收范围宽、长期稳定性好、电荷分离效率高、氧化还原能力强等特点。不幸的是,单组分光催化剂往往很难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要求。构建人工多相Z-scheme光催化体系模拟自然光合作用过程,克服了单组分光催化剂的缺点,满足了上述要求,在解决现代工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TiO2由于其良好的能带位置,能够满足了大多数光催化反应所需的氧化还原电势,但禁带宽度较大只能吸收紫外光;而WO3由于禁带宽度较窄具有较正的价带位置易于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满足CO2还原的电位。因此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很难同时满足宽的可吸收光谱范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及光生载流子高效分离等优势。三维有序大孔材料作为一种光子晶体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开发,将传统半导体材料制备成光子晶体可以有效提高其对光利用效率。所以,为利用这些廉价的、含量丰富的半导体材料来实现高效CO2光催化还原,以三维有序大孔材料为基础,构建Z-scheme体系,通过双半导体材料间电子的定向传导,将还原与氧化反应分离,不仅拓展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提升太阳光的光能利用率,而且能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充分利用光照产生的载流子。基于上诉考虑,本论文制备了两个催化剂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制备了全固态Z-scheme型三元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由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3DOM的碳包覆Ti O2(Ti O2@Carbon)两个独立的光化学系统与作为电子传输中介的Pt纳米粒子相结合形成的新型光催化剂(g-C3N4/Pt/Ti O2@Carbon)。作为光子晶体3DOM结构光催化剂的慢光效应提高了入射光的吸收效率,同时包覆碳膜可把光吸收范围从紫外光区拓展到可见光区;g-C3N4增强了CO2的吸附;具有强聚电子能力的Pt NPs均匀分散在Ti O2@Carbon表面与Ti O2@Carbon紧密结合,形成了以Pt NPs为中间媒介的Z-Scheme体系,促进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Ti O2@C→Pt→g-C3N4的矢量光电子转移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表面富集效率。该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剂在可见光驱动转化二氧化碳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甲烷的产量(65.6μmol g-1 h-1)和高效光量子效率(5.67%)。同时高表面富集的电子和CO2是选择性光催化还原CO2的决速步骤。为实现高性能的太阳能还原CO2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采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光子晶体3DOM-WO3并在孔壁上原位生长g-C3N4薄膜,利用WO3的导带位置与g-C3N4的价带相近光生电子和空穴易复合的特性,从而构建成为直接型g-C3N4/3DOM-WO3Z-scheme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克服了传统半导体材料导价带位置与反应所需氧化还原电势不匹配的缺点,通过构建直接型Z-scheme体系,实现了双半导体材料间电子的定向传导,空间分离了光生电子和空穴,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得以保留。同时借助光子晶体拓展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提升太阳光的光能利用率。其光催化性能优异,其中CO生成速率为48.7μmol g-1 h-1。并且利用表征及活性测试等手段,研究验证了电子转移机理。综上所述,g-C3N4/3DOM-WO3和g-C3N4/Pt/3DOM-Ti O2@Carbon光催化剂通过提升了催化剂的吸光性、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性能以及CO2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了高效的可见光驱动的转化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催化剂。这项研究有望为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对石油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高,全球轻质原油资源的供应量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炼油厂开始掺炼重质原油。吉林某炼化企业自2016年起,炼制原料改为40%大庆原油和60%俄罗斯原油,原油品质的改变,导致电脱盐废水乳化性、污染负荷、含油率变高,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降低污染物负荷以保障下游污水处理场稳定运行。本文以吉林某炼化企业的电脱盐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电絮凝法
石油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其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很难去除。催化臭氧氧化(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es,COPs)是一种把低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的技术手段之一,并且被认为最具有工业化前景。本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Fe、Mg、Mn、Ce负载的γ-Al2O3催化剂,选用硝基苯、苯甲酸、对硝基苯酚三种模拟污水作为处理对象,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探索了
为满足石油炼制工艺要求,往往需要各种催化剂辅助完成。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催化剂生产废水,其主要特点是高氨氮和低C/N比,利用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需另外提供碳源,致使成本增高,且运行效果不稳定,无法满足最新污水排放标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出现,为污水脱氮工艺带来了新的方向。但由于厌氧氨氧化菌对生活环境敏感,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诸多限制。本论文通过探究不同影响因素(温度、盐度、
精对苯二甲酸简称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其主要用于聚酯树脂、聚酯纤维和绝缘漆等产品的生产。在PTA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废水,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p H值变化幅度大、出水水温较高等特点,同时,废水中所含有的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强,直接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极大,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其中,对苯二甲酸(TA)和对甲基苯甲酸(PA)被普遍
页岩气(油)开采行业每年排放出大量油基钻屑,给生态系统和环境带来了危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工艺技术来处理未达标排放的油基钻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油基钻屑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CO2刺激型开关溶剂N,N-二甲胺基乙酯用于油基钻屑的石油类回收处理。在CO2开关溶剂优选、除油装置的工艺优化、开关溶剂处理油基钻屑的反应机理、除油装置的工艺分析及中试装置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针对油
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场在运行过程中隔油池底泥、气浮池浮渣以及生化池中剩余活性污泥,统称为“三泥”。“三泥”由于固体颗粒细小、乳化严重、污染物成分复杂,使其处理处置难度大。而且,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三泥”的产生总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清理存量、处理增量已经成为炼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沿海某炼厂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性质,并进行预处理和电解实验参数的研究探索,然后根据
原位制备H2O2的电-Fenton技术因其在难降解有机污水的处理方面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阴极材料、催化剂和反应器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开展了阴极材料筛选与改性研究、电-Fenton系统反应条件优化研究、空气阴极电-Fenton反应器构建和非均相Fe-C催化剂等研究,评价了电极原位制备H2O2性能和苯酚污水的降解效果。炭黑(CB)和碳纳米管(CNT)改性活性碳纤维(ACF)、碳毡
非常规气普遍采用水力压裂开采。但开采后采出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回注入地层,因配伍性不佳可能引发高无机盐或重金属污染以及地质变化。本文针对回注水离子强度、pH值、层位内的温度等因素采用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模拟实际注入过程反应条件,预测可能发生的污染。静态实验的结果显示,砂岩矿物对重金属钡离子有一定净化作用,温度、水岩比升高、pH值降低、二价阳离子存在对净化效果有负影响。TDS升高到300
炼厂废水、废渣和废气(三废)排放及事故性泄漏难免会致使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从而导致炼厂及其周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相比传统化学氧化技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在反应过程中,由于过硫酸盐常温下分解速率低,氧化反应较为缓慢。因此,选取合适的过硫酸盐催化剂,优化其活化方式,提高其对目标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研究已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首先,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
为实现工业烟气的高效脱硫脱硝,本文采用臭氧氧化-碱液吸收工艺,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从前人的相关研究已经知道,臭氧氧化工艺适用于较低温度,利用化学反应平衡理论对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工艺适宜在150℃以下的较低温度下进行。其次,对O3氧化-Na OH吸收工艺展开研究,采用平推流反应模型和幂指型函数动力学作为氧化模型,研究了烟气温度、NO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