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考察地理邻近性在风险投资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经济地理视角,来揭示中国风险投资的行为特征和空间运行规律。事实上,风险投资所展现的空间特征,如空间高度集聚、注重投资的地理邻近性等,正是合约不完全性和软信息重要性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运行中的重要问题和现实。认识这些问题对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和经济运行十分迫切,因为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且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以及新区域规划思路的展开,中国正在勾画新的经济地理版图。 地理邻近性是本文研究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运行规律的主要落脚点。从研究内容的角度,风险投资的地理集聚性对于地区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深入研究包括风险资本在内的金融资本运行的空间规律,就越来越难以真正理解不断变化着的经济地理空间。本文重点揭示了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受到以地理邻近性为主的经济地理因素影响及其经济后果。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包括地理邻近性在内的经济地理视角能够和传统经济金融学研究视角形成互补。相比于传统经济学对于普遍规律的追求,经济地理的研究很注重地区特殊性的刻画,能够在更加具体的约束条件下看清一般规律所起的作用。因此,本文所选取的角度不仅仅有助于结合地区具体的实际情况,还为研究提供了更多因果识别的工具。 首先,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从理论的角度,从合约层面探讨了为什么地理距离会成为中国风险投资人行为的一个重要约束。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风险投资合约设计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公司金融基础理论模型描述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之间的合约安排,引入了地理距离和投资人专业水平对实际投资行为的影响,对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达成合作的约束条件进行讨论。揭示出:第一,地理距离会增加投融资双方的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投资人会更加严格地筛选项目,提高其对被投资项目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这提高了创业企业获得风险资本的门槛。第二,专业性更强的投资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识别项目的价值,从而对地理约束的敏感性较弱。 其次,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风险投资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具体刻画,并基于理论分析,展开了三个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一是解释风险投资的退出率呈现围绕VC中心城市先增后减的原因。北京、上海、广深三大区域是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中心,是风险投资机构总部的三大集聚地,投资机构数目和风险资本金额远超过其他地区。就VC投资项目和退出项目的数量来看,也名列前茅。但若运用退出率指标考察,以省和市为单位比较投资活动的效率高低,这三大区域(下文简称“VC中心”)的退出率并不领先,反而是其周边相邻省份的退出率最高。本文通过风险投资事件层面的微观数据,对退出率进行解释,得到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果,即VC投资的退出概率对地理距离的敏感性较高,而机构经验降低了退出概率对距离的敏感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反映了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一个现实:专业性不足的投资人对距离的敏感性强,更加局限于本地的投资。VC中心的项目之所以多,除了VC中心本身的集聚效应外,也很可能是由于专业性较差的VC投资者集中所导致的,这不仅会造成过度投资,也会降低VC中心的退出率。另外,本文还发现,地区的产业集聚性可以显著提高退出率。 二是利用时空局限的转变研究风险资本的投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既然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对距离具有敏感性,那么高铁这一“时空压缩”的技术,将改变中国风险投资空间约束条件,从而带来风险投资对高铁沿线城市当地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变化。本文利用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高铁所带来的风险投资对象、金额、数量等方面的变化。研究发现:(1)在高铁通车后,VC增加了对高铁沿线城市的投资,同时北京、上海等VC中心的辐射范围得到了扩展,这反映了“软信息”在VC投资中的重要性;(2)VC投资的增量效应在初创期、扩张期阶段的投资和非国有背景的VC投资中更明显,进一步证实了信息渠道在VC投资行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VC新增投资主要集中在高铁通车前具有较好创新基础、商业环境和金融条件的地区,因此,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转型发展不仅需要交通等“硬”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还需要制度层面的“软”基础设施的配套。 三是进一步关注风险投资区域扩展的效果是否确实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在VC与创业家面对面互动的机会增加后,VC是否起到了对企业的增值作用。通过本地投资和异地投资的不同子样本,本文巧妙地利用高铁通车这一外生冲击,分别考察了VC市场准入所引起的VC投资人在同城投资中面临的竞争压力改变对退出率的影响,以及异地投资中投资人和创业企业交流便利度提升对退出率的影响。在高铁冲击后,投资人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明显提升了同城投资的退出概率;此外,风险投资和被投资企业之间交流的便利性有所提升,显著提高了部分异地投资中VC的退出概率,主要是外资VC参与的异地投资和高科技行业的异地投资。 本文通过刻画中国风险投资区域特征和资金流变化,为认识国内VC的现状、风险资本的投资行为,及风险投资市场的运行规律提供增量知识,对提升风投资金在各地区的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从“供给侧”改善VC资金投放方式提供了借鉴。基于本文的结论,本文从风险投资市场主体的角度、地方政府的角度,以及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 对风险投资行业从业者来说:第一,投资人需要根据其所专注的行业,选择相应产业集聚的地区。采用专注性的策略有益于投资人加深其对行业的理解,发掘好的投资机会,克服地理因素的局限。尤其是在投资人水平参差不齐的当下,先于竞争对手成长起来的投资人将获得更大的边际收益,这一边际收益既来源于扩大其投资的地理范围后所拥有的更广的可选项目基数,也来源于产业集聚地区的特殊禀赋。第二,VC中心城市适合于初创期和成熟期的创业企业成长。国内其他地区往往适合处于扩张期的创业企业成长。这是因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初创期项目将得益于VC中心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教育、科研资源,同时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初创期项目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实现退出,也为成熟期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便利;而扩张期企业需要的资源如人口、需求、市场等,非VC中心的地区均能提供。也就是说,创投机构可以在不同地区侧重于投资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 对于创业者来说:第一,在创业地点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环境、市场机会以及与投资人之间沟通的便利性。产业集聚度高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并且有助于行业内软信息的传递。对于高科技行业来说,产业集群更显重要。对于具有较广泛市场的传统行业的创业项目来说,VC中心周边可以是很好的选择,并有助于降低创业的成本。第二,在与投资人对接时,应注重投资人本身的专业性。这有助于降低对接的成本,即更“懂行”的投资人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项目的价值,而相对不专业的投资人只能通过提高投资门槛来保证其收益,也不利于创业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从地区发展层面,地方政府在创新、转型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应该注意:第一,各地在积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落实“双创”战略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多的投资人合作,增强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创业企业的成长服务。第二,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以企业价值提升为主要目的,可以考虑建立投资人与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因为软信息的传递更有助于企业获得帮助。第三,风险投资的发展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禀赋优势,培育地区优势产业,实现风险投资和区域优势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优秀的VC投资人可以在地区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上发挥引领作用,地方政府则应致力于改善创业环境,为优势产业的形成营造更好的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形成良性互动。第四,关注软性基础设施,如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可得性、商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才能从实质上增加本地区对资本的吸引力,同时减少优质资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