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发布和接触信息的便捷性越来越好,这促进了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得;但同时也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导致不真实信息的频繁出现。在Twitter平台对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假新闻的研究发现,年纪越大越容易接触假新闻网站(Grinberg et al.,2019)。老年人对假新闻的辨别力研究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对象,旨在揭示老年人在假新闻辨别上的行为特征及其神经基础。
实验1比较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不同来源可信度新闻上的真实性知觉分辨力和分享分辨力,旨在揭示信息来源可信度对老年人假新闻分辨力的特异性影响。实验向老年人和年轻人呈现不同来源标记的真假新闻,要求他们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及是否有分享当前新闻的意愿。结果发现,对于真新闻而言,两组被试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识别能力,识别率均在70%以上。统计检验发现,来源可信度主效应显著,事后比较发现,无来源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误分类率最低,显著高于、低于高可信度下的。在正确识别率上,年龄主效应边缘显著,老年人对真新闻的正确识别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结果提示,当真实新闻信息无来源标记时受众更容易作出正确的识别,老年人在这种准确识别上存在一定优势。对于假新闻,两组被试的正确率均低于50%,统计检验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效应。结果提示,来源可信度标记或是年龄都不影响受众对假新闻的识别。以真实性辨别力为指标,综合考虑被试真新闻和假新闻行为表现的结果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的真实性辨别力显著高于年轻人,且这种年龄效应不受新闻来源可信度标记的影响。
在分享数据上,真新闻和假新闻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统计检验均仅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分享率显著高于大学生,且这种分享行为不受真新闻的来源可信度影响。在分享辨别力上,同样是仅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的分享辨别力显著高于大学生。结合前述真实性知觉的结果,本结果提示,老年人更愿意分享新闻可能和他们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判断无关,老年人在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和分享行为存在上分离。
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进一步探讨老年人新闻真实性辨别能力和分享辨别力分离的神经基础。实验借助结构磁共振成成像技术获取被试脑结构像,对被试各脑区的灰质体积和其新闻真实性辨别能力和分享辨别力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在左额中回、左中央前回和右背外侧额上回的体积显著小于年轻人,这些脑区的灰质体积和新闻分享率显著负相关,但与新闻的正确识别或是错误分类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提示,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和决定是否分享可能有着不同的神经基础,这可能是引起老年人在明确感知到新闻不真实的前提下依然选择转发的原因。
实验1比较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不同来源可信度新闻上的真实性知觉分辨力和分享分辨力,旨在揭示信息来源可信度对老年人假新闻分辨力的特异性影响。实验向老年人和年轻人呈现不同来源标记的真假新闻,要求他们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及是否有分享当前新闻的意愿。结果发现,对于真新闻而言,两组被试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识别能力,识别率均在70%以上。统计检验发现,来源可信度主效应显著,事后比较发现,无来源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误分类率最低,显著高于、低于高可信度下的。在正确识别率上,年龄主效应边缘显著,老年人对真新闻的正确识别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结果提示,当真实新闻信息无来源标记时受众更容易作出正确的识别,老年人在这种准确识别上存在一定优势。对于假新闻,两组被试的正确率均低于50%,统计检验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效应。结果提示,来源可信度标记或是年龄都不影响受众对假新闻的识别。以真实性辨别力为指标,综合考虑被试真新闻和假新闻行为表现的结果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的真实性辨别力显著高于年轻人,且这种年龄效应不受新闻来源可信度标记的影响。
在分享数据上,真新闻和假新闻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统计检验均仅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分享率显著高于大学生,且这种分享行为不受真新闻的来源可信度影响。在分享辨别力上,同样是仅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的分享辨别力显著高于大学生。结合前述真实性知觉的结果,本结果提示,老年人更愿意分享新闻可能和他们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判断无关,老年人在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和分享行为存在上分离。
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进一步探讨老年人新闻真实性辨别能力和分享辨别力分离的神经基础。实验借助结构磁共振成成像技术获取被试脑结构像,对被试各脑区的灰质体积和其新闻真实性辨别能力和分享辨别力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在左额中回、左中央前回和右背外侧额上回的体积显著小于年轻人,这些脑区的灰质体积和新闻分享率显著负相关,但与新闻的正确识别或是错误分类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提示,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和决定是否分享可能有着不同的神经基础,这可能是引起老年人在明确感知到新闻不真实的前提下依然选择转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