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可信度对老年人新闻辨别力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发布和接触信息的便捷性越来越好,这促进了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得;但同时也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导致不真实信息的频繁出现。在Twitter平台对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假新闻的研究发现,年纪越大越容易接触假新闻网站(Grinberg et al.,2019)。老年人对假新闻的辨别力研究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对象,旨在揭示老年人在假新闻辨别上的行为特征及其神经基础。
  实验1比较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不同来源可信度新闻上的真实性知觉分辨力和分享分辨力,旨在揭示信息来源可信度对老年人假新闻分辨力的特异性影响。实验向老年人和年轻人呈现不同来源标记的真假新闻,要求他们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及是否有分享当前新闻的意愿。结果发现,对于真新闻而言,两组被试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识别能力,识别率均在70%以上。统计检验发现,来源可信度主效应显著,事后比较发现,无来源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误分类率最低,显著高于、低于高可信度下的。在正确识别率上,年龄主效应边缘显著,老年人对真新闻的正确识别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结果提示,当真实新闻信息无来源标记时受众更容易作出正确的识别,老年人在这种准确识别上存在一定优势。对于假新闻,两组被试的正确率均低于50%,统计检验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效应。结果提示,来源可信度标记或是年龄都不影响受众对假新闻的识别。以真实性辨别力为指标,综合考虑被试真新闻和假新闻行为表现的结果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的真实性辨别力显著高于年轻人,且这种年龄效应不受新闻来源可信度标记的影响。
  在分享数据上,真新闻和假新闻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统计检验均仅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分享率显著高于大学生,且这种分享行为不受真新闻的来源可信度影响。在分享辨别力上,同样是仅年龄主效应显著,老年人的分享辨别力显著高于大学生。结合前述真实性知觉的结果,本结果提示,老年人更愿意分享新闻可能和他们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判断无关,老年人在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和分享行为存在上分离。
  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进一步探讨老年人新闻真实性辨别能力和分享辨别力分离的神经基础。实验借助结构磁共振成成像技术获取被试脑结构像,对被试各脑区的灰质体积和其新闻真实性辨别能力和分享辨别力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在左额中回、左中央前回和右背外侧额上回的体积显著小于年轻人,这些脑区的灰质体积和新闻分享率显著负相关,但与新闻的正确识别或是错误分类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提示,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和决定是否分享可能有着不同的神经基础,这可能是引起老年人在明确感知到新闻不真实的前提下依然选择转发的原因。
其他文献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任何国家在面对发展时,都必须思考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理解发展,曾提出过形态各异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成为实现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理论指导。发展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现实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呼唤科学的、超越传统发展理念的新发展观的出现。新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国际国内的发展理论,针对
学位
整体运动知觉(GMP)是一种重要的视知觉能力,指在一定的视觉场景中,个体将各个局部移动元素的轨迹整合成一个更有全局性的大刺激,并从中获取刺激运动速度和方向等信息。GMP的衰退可能反映或是引发其它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尽管目前已经累积了大量GMP老化的行为学层面的证据,但我们仍然对其老化的视觉机制和潜在的神经基础缺乏清晰的认识。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的衰退伴随着大脑灰质结构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有关健康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脑老化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脑白质与整体运动知觉(global motion perception,GMP)老化联系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采用多模态技术,比较老年组和年轻组在脑白质体积和弥散指标上的差异性、及其和整体运动知觉间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探索整体运动知觉老化与脑白质形态结构和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通过结构磁共振成像技
阅读过程中读者并不会注视每一个词,而是跳过很多词,这一现象叫词跳读。研究表明,被跳读的词并不是没有得到加工,而是通过副中央凹视觉区进行加工。那么副中央凹词被加工到什么程度,即完全加工还是部分加工,关于读者如何做出跳读的决定,以往拼音文字阅读研究中还存在争议。与拼音文字不同,中文是一种排列较为紧密且没有明显词间间隔的文字,所以读者在一次注视中会获取更多的词汇信息。为探讨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词跳读是基于
学位
共情是一个人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情感的过程。疼痛共情被称作为对他人疼痛的“感同身受”(孟景等,2010),是一种典型的共情。疼痛共情不仅可以增强亲社会行为,促进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存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实许多因素会影响疼痛共情,其中被总结为三种:疼痛者因素,观察者因素,疼痛者与观察者的关系(孟景等,2010)。本研究从疼痛者与观察者的关系入手,选取疼痛者与观察者关系之一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
走神是注意从当前任务或者外部事件转移到内部自发的思维和情感的一种现象。消极情绪,亦称负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继续完成工作或正常思考的情绪。已有研究证明消极情绪会影响人的注意过程,但消极情绪是否会影响走神,以及如何影响走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问卷调查和两个实验研究,结合生理多导仪,深入探讨消极情绪对走神的影响。研究一采用王寅谊《心智游移频率问卷》和《正负性情绪
学位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对中央凹处当前注视位置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也可以对右侧副中央凹处的部分信息进行预视。在中文阅读领域,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了形旁和声旁的预视效益,但是对于两者在副中央凹加工中的相对作用大小还未有一个一致结论。在现代汉语中,超过80%的汉字都是形声字,通常由一个提供语义线索的形旁和一个提供语音线索的声旁组合而成。这一特点使得形声字成为研究亚词汇水平上语义和语音信息加工的绝佳材料。而
学位
社会排斥普遍存在于社交场景中,会对个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探索其产生机制及神经生物学基础。然而前人的多数研究仅集中于社会排斥情景下的某一个角色(社会排斥遭受者或者观察者),很少有同时将遭受者与观察者置于同一社会排斥情境下进行探索,这对于实验结果的推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投球范式,将遭受者与观察者置于同一社会排斥情境下,使用更适合社会交互研究的技
学位
空间中存在多种线索,人类在巡航过程中如何利用线索进行再定向一直研究的焦点问题。近几年关于再定向的研究主要关注视觉线索中几何线索和特征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非视觉线索(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一些听觉的再定向研究发现,人类可以使用听觉特征线索和听觉几何线索进行再定向。但是,关于听觉特征线索和听觉几何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视觉和听觉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故进行本项研究。
学位
在社会交互情境中,涉及多个个体以协调的方式形成合作群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受到群体层面特征的影响。人们如何处理复杂多样的群体特征信息来作为合作的依据?与此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情绪表达这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参考集成编码研究的思路,探究群体情绪表达感知对个体合作的影响。具体而言,通过三个部分的行为实验探究了群体的平均情绪表达和群体情绪表达的差异性对个体合作决策的影响。在视觉层面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