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林·格雷的画像》出版于1890年。作为奥斯卡·王尔德唯一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从一面世就吸引了很多批评家的关注。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有许多评论家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包括从唯美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心理分析,悖论等角度来分析。本文主要是从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主要侧重于把作品放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在比较和其它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差异后找出其中反复出现的共同的模式。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简单介绍了作者奥斯卡·王尔德的生平和《道林·格雷的画像》的主要内容以及回顾了之前国内外的研究。第二部分是详细阐述了本文所运用的神话原型理论,包括其定义,发展---从人类学家弗雷泽提出神话原型的现代意义到荣格的心理学理解再到弗莱的文学概念。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主要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解读每个文学作品,把文学作品放在一个大背景下来研究。他认为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内在联系,这些内在联系反映在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型上。第三部分就是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来分析《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圣经中所共有的原型,通过主题,人物塑造的角度比较圣经和《道林·格雷的画像》,从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型。这两部作品所共有的主题就是讲述了主人公在魔鬼的诱惑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而导致灵魂的堕落。《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人公,道林·格雷,的原型就是夏娃。道林和夏娃一样在故事的开始都是纯洁的,无忧无虑的,后来因为魔鬼的引诱而向自己的欲望屈服,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欲而放弃对信仰的忠贞,放弃自己纯洁的灵魂。最终由于他们灵魂的堕落而引发了自身命运的悲剧:夏娃被上帝驱逐出了美好而富足的伊甸园去遭受人世间的痛苦而道林的灵魂堕落则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除此之外,小说中多处描写了道林的女性特征增加了他和夏娃的相似点。同样的,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亨利则是圣经中那条蛇的化身,他们都通过花言巧语去哄骗主人公背弃灵魂去追求一己私欲,他们都希望借主人公来完成对权威的挑战与背叛。与此同时,小说中巴塞尔的原型则是亚当。在小说中有很多线索暗示了他对道林的爱,这样的关系正好对应了圣经中亚当对夏娃的感情。而且在圣经中,由于夏娃所犯的错牵连了原本无辜的亚当这个情节对应这小说中因道林的贪婪自私而导致无辜的巴塞尔丧命,死于道林之手。因此,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发现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人公道林的原型就是圣经中的夏娃,巴塞尔的原型是亚当而亨利的原型则是伊甸园中的那条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蛇。第四部分主要是用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来分析《道林·格雷的画像》和欧洲的神话之间的关系包括歌德的《浮士德》和希腊神话中的纳赛西斯。浮士德的思想变化及人生经历都与道林类似,包括对欲望的屈服,出卖灵魂,由于一己私欲而伤害甚至毁掉了他们曾经的爱人。纳赛西斯对自己美貌的迷恋和道林是一样的,他们都因为对自己美貌的迷恋和贪心永久占有这样的美丽而失去自己,导致自我的毁灭。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得出原型的普遍意义。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用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来分析《道林·格雷的画像》发现了一些在很多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和主题,即原型。本文为分析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提供了一个新的批评视角。从这三部作品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原型,纯洁善良的主人公在魔鬼的诱惑下出卖自己的灵魂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魔鬼虽然对当权者或者权威不满却没有自己去反抗而是通过利用主人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主题原型自《圣经》开始就已经有了,并且还通过很多不同的文学作品得以流传下来而且还有可能将会出现在以后的一些文学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