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明确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确立了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在新一轮医改的背景下,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卫生支出逐年增加。但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仍然偏高,“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矛盾仍然突出,这种状况日益暴露出政府卫生支出中潜在的深层次问题。本论文将聚焦政府卫生支出,从宏观、地区的视角,运用政府卫生支出的基本理论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评价政府卫生支出现状,在综合分析政府卫生支出问题的特征、成因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实现规模、结构、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发展?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对策措施及其效果。下面,就本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如下:第1章导论。本章首先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其次重点提出政府卫生支出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等;最后提出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第2章政府卫生支出的基本理论。按照本文的分析框架,相天理论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卫生支出的公平性与卫生支出效率关系的探讨;二是对卫生资源与配置的研究;三是区域层面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四是对健康人力资本与卫生支出关系的探讨。第3章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章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统计描述,并结合国际比较分析对我国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剖析了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具体而言:首先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总量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总量方面主要采用绝对规模和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等相对规模两个指标,分析得出政府卫生支出总量尚存不足的问题。同时,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我国人均政府卫生支出远低于除印度以外的其他国家。结构分析中,通过对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政府分级承担结构和城乡分配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无论在分配结构还是在政府负担结构上都存在进一步改进的潜在要求。其次从公平视角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进行实证分析,主要从地区层面结合省际和东、中、西部不同维度来考察政府卫生支出现状。分析中,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勒指数法两个主要指标从省际和地区维度分别对政府卫生支出的差异性进行判断,得出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分配不公平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造成不公平的原因。本节第一部分主要是运用基尼系数对我国省际层面政府卫生支出分配的公平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分布的空间差异程度在提高,相似省份空间集聚和地方化趋势在加强。依据泰尔熵指数和基尼系数之间的互补性原则,进一步在“三大经济地带”之间及其内部分析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差异度。本节第二部分运用泰尔指数(Theil Index)方法,从三个经济带的地区层面,具体从区域间和区域内的视角分解探讨三个经济带对卫生支出地区差异的贡献率及其分布的公平程度。本章研究发现:(1)从总量上看,近年政府卫生投入虽逐年增加,总量仍存在不足问题。(2)从投入结构上看,由于政府卫生投入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该地区居民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3)从卫生费用占比情况看,个人占比偏高。因此,居民个人经济上的差异将有可能直接转化为卫生服务的不平等。(4)城乡二元差距导致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政府卫生支出的均等化。(5)不同省份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卫生投入总量和结构的你同省份或地区配置,不公平性进一步恶化。(6)政府卫生支出的“三大经济地带”之间不平等排序上,旱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第4章中国政府卫生支出问题的特征、成因与对策。首先对政府卫生支出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综述;然后对我国现阶段政府卫生支出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分别从资源配置效率和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以后对策的实证分析打下理论基础;最后在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缺乏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新医改》方案的发展目标,提出应对的对策措施。第5章系统模型建立与政策模拟分析。本章在第4章的延长线上,依据上章提出来的主要对策措施(即扩大投入,有效管理;着眼公平,统筹宏观;流动机制,优化调整)为指导,聚焦政府卫生支出,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政府卫生支出总量和分配结构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编制一个反映我国宏观经济SAM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社会核算矩阵)和区域经济SAM,并运用具有中国区域特点的CGE模型,定量研究不同对策措施产生的经济效果。结果与结论:(1)实际额分配对策和效率分配对策,从静态角度看,导致生产要素跨地区转移→产业地区集聚→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差距之间呈现了一个正向净效应;而从动态角度看,最终净效应为负;(2)所得再分配对策(S2),政府卫生支出通过所得再分配方式在不同区域间转移,此对策对实际GDP的影响为负,而对人均实际GDP的影响为正,由此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工资水平趋于平均化,进一步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同时,本章研究认为对“中、西部经济带”来讲,“劳动力的市场化”不能仅仅局限于“移动限制的放松”,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水平”(健康人力资本),这更为重要。如果政府卫生投入以改善健康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话,将明显提高中、西部经济带要素的生产效率,有效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另外,应重点将政府卫生支出公平化与我国宏观(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统筹起来,在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同时,减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间的差距,破解中国卫生不平等的内在根源:“长期城乡、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化解卫生服务不平等,加速实现我国“中长期社会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第6章完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有效配置的对策建议。本章依据不同对策措施的经济效果,特别针对政府卫生支出的总量及分配结构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福利、区域间公平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完善政府卫生支出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具体而言,在目前基础上,统筹全局、区域分配和结构分配,形成一个有效的政府卫生投入——产出的路径、机制及其对策体系。为推动新医改方案的顺利实施,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应当坚持:(1)增加投入;(2)特别关注投入结构,重点将政府卫生支出公平化与我国宏观(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统筹起来;(3)实施构建现代政府卫生支出体系。第7章结论和改革构想。本章提出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政府卫生投入保障机制,重点以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人力健康资本为中心;进行预算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的配置效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政府卫生支出的地区内差异;完善农村政府卫生投入保障机制,重点解决政府卫生支出的城乡间结构差异;进一步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有利于促进政府卫生不平等的降低;完善财政体制建设,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事务上的的事权和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