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文本的读者是非专业的大众群体,所以其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英语科普文本中,被动语态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可以更加客观地描述科普知识。而汉语中并不多使用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要基于相关的翻译原则,力求译文准确流畅。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基于对How Bad Are Bananas?The carbon footprint of everything的翻译,这是一本关于低碳生活的英语科普读物,笔者节选其中的第三章为实践材料。笔者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着重对实践材料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无需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重要的是意义对等以及译文流畅自然。根据语言的不同和语境的不同,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描述翻译任务的来源和特点;第二,简述被动语态的定义及特点;第三,描述翻译过程;第四,分析原文中典型的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并总结翻译策略;第五,得出结论。在案例分析部分,笔者主要采取了四种翻译策略来翻译原文中的被动语态。分别是将原句译为汉语被动句、汉语主动句、汉语无主句及汉语判断句。其中,译为汉语被动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助“被”字直译,另一种是借助其他被动意义词。译为汉语主动句也分两种情况: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主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本报告通过分析上述四种翻译策略,介绍了英语科普读物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