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其储量逐年减少,采收率逐年降低,导致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逐年增高。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时降低开采成本是采油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探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其储量逐年减少,采收率逐年降低,导致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逐年增高。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时降低开采成本是采油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探究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预测剩余油在油藏中的分布位置,明确各类采油方式的驱油机理,为油藏挖潜方向提供指导,使用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原位天然岩心取心困难成本较高,同时传统人造岩心存在不可复制、不可视化、场地特异、实验参数模糊的缺点,在研究驱替及剩余油形成机理的研究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同时目前驱替微模型只能在二维层面上对地层进行简单模拟,其忽略了孔隙空间的连通性和弯曲度等三维多孔连接特征。因此对于三维岩心的参数化、制造、复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研究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面投影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研制了精度及成型尺寸满足人造岩心需求的上成型光固化增材制造装置,并进行了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成型精度试验研究,优化了成型工艺参数,实现了复杂形状和微细尺度下多孔介质的制造。同时本文基于储层砂岩岩心的结构参数,将砂岩中的砂粒抽象成微球,砂岩抽象为由微球相互堆叠形成的多孔介质,并基于面投影上成型光固化增材制造逐层打印的特点,分析了打印层数对于微球球度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简单立方堆积方式的人造岩心结构,得到了岩心结构孔隙度及岩心最小孔隙与相邻球心距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孔喉结构中流场与压力场分布,研究了驱替参数和人造岩心模型结构参数对驱替效率的影响,为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指导。此外本文基于微球体心立方堆叠结构和储层砂岩岩心的非均质特性,提出了共轭四棱台非均质岩心结构,研究了非均质岩心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提出了润湿性转变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案,分析了驱替过程水油固三相润湿过程,研究了非均质岩心表面接触角模型及流体所受的毛细作用,并基于仿真和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岩心壁面润湿性转变提高油藏驱油效率方案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传统能源发电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转变不可避免。在发展趋势的需求下,单独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作为更加实际的解决方案,混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研究,存在着诸多难点,例如变负荷需求下,直流微电网的控制和性能提高问题。已有学者针对干扰情况下,以孤岛模式运行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设计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系统的功率因素保持统一,注入电流的总谐波失真降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颗粒(NPs)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纳米颗粒在其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纳米氧化铜(CuO NPs)是金
核电具有无污染、单机容量大、靠近负荷中心、供电质量可靠等优点,是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核安全问题异常敏感,所以需要对核电机组
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调度中心能够快速准确感知电网状态并判断发展趋势,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性技术。以加权最小二乘法为代表的静态估计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
配合物自被研究以来,过渡金属配合物一直是其领域的热门之一。选择合适的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可以使得体系刚性增强,从而导致配体的荧光强度增加或发射光谱产生位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我国航空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航空运输网络在逐渐完善。而机场是航空运输组织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地刻画其在航空网络中的地位对航空运输网络的建构以及机场的布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复杂网络中的中心性这一概念在刻画机场的空间结构特征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本文首先构建机场节点的离散时空网络,将一周的时间划分为多个时段,基于时空网络引入了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度中心性,邻近中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核电事业,深入研究核电压力容器用钢在制造和服役过程中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演变规律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研究了核电压力容器用SA508 Gr.3钢过冷奥氏体转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力工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输电线路与变电站的变压器与GIL中所使用的SF6气体具有绝缘强度强的特点。但是因为SF6的温室效应GWP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进一步紧张,以及航空航天、汽车、信息等对于金属材料用量巨大的高精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镁合金作为比强度最高的轻质结构材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与其
近几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日新月异。风力发电已成为“十三五”中关于能源建设的重要规划之一。但考虑到涉及电力电子装置的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