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1日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导致盈余的可持续性不强,投资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具有增量相关性,进而影响了股票的投资回报,引起投资异象。基于这个原因,论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之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是否会产生新的投资异象以及造成这种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论文的研究工作从层次上分为三个部分,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论文的第一部分包括第2章。该章介绍和评论有效市场假说、功能锁定假说和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理论纷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该部分是整个论文的核心。其中,第3章通过运用Fama -French三因素模型对样本公司进行回归,并运用均值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之后,仍然存在超常回报率——构建的买入卖出投资组合在未来一年的累计超常回报率均值达到6.04%,并且在未来一年的年累计超常回报率显著异于零,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新的投资异象。而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小,未来的投资回报越高;相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未来的投资回报越低。第4章则是在第3章发现新投资异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个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得出:套利风险、交易成本确实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造成的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同时还说明交易成本越大,套利风险越高,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其超常回报率也越高。论文第三部分包括第5章,主要是本文的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建议。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考虑由公允价值引起的投资异象,应该把这部分利润作为非持续性收益,不能盲从根据利润总额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