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与主要表现形式,高等师范教育是传承和普及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高师中国画课程的价值体现为传承中国画文化精髓,培养“文之艺”的中国画文化人与文化人的中国画,普及全民族高尚的审美理想。然而,在一百年来的高师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重要性在日益消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高师中国画课程成为“技术性”学科?为何始终缺少探讨高师中国画课程的文化本性,以及它对于塑造完美人格的价值?在美术学科实利性目标的追求下,中国画课程一度成为西方实用技术课程的附庸,一直游离于高师美术课程体系的边缘,前景堪忧。本论文通过历史回溯,比较与分析国内三所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课程设置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验,找到问题的存在: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偏离了师资培养的轨道,是中国画教学出现困境的重要原因;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重技轻理,是高师中国画课程设置的具体表现;课程结构的线性逻辑呈现茧化的趋势,是中国画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高师中国画课程价值认识不足,是阻碍中国画课程发展的根源。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高师中国画课程应将师范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作为终极目标、将学科经典性知识技能的传承为重要手段,以课程的生态性建构为实现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建立以课题为核心开放性的高师中国画课程,在课程的整体上包含中国哲学、美学、文学、绘画理论、学科知识与技艺,打破以技法为中心的狭隘课程观,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