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是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介于4-10ng/m L是前列腺穿刺的灰区,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基于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v2),研究双参数核磁(biparama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 MRI)联合PSA及其相关指标对PSA为4-10ng/ml的患者行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539例接受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纳入患者年龄44~88岁,平均69.5岁;血清总PSA(total PSA,t PSA)4~10ng/ml,平均7.23ng/ml;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ree to total PSA,f/t PSA)0.016~0.504,平均0.183;PSA密度(PSA density,PSAD)0.025~0.534 ng/ml~2,平均0.126 ng/ml~2;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18.71~199.51 ml,平均72.42 ml。依据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每位纳入患者的双参数核磁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最终前列腺穿刺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前列腺癌组)和阴性组(非前列腺癌组),其中阳性组进一步分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组(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 PCa)和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组(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Incs PCa),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穿刺阳性与阴性患者、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与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穿刺阳性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相关指标,并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穿刺结果的能力进行评估,探索双参数核磁诊断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PI-RADS评分的最适阈值。结果:本研究中穿刺病理结果阳性者244例,穿刺结果阴性者295人,阳性患者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共59例,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185例;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阳性患者的年龄(P<0.001)和PI-RADS评分(P<0.001)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P=0.023)、PSAD(P=0.048)和PI-RADS评分(P<0.001)均高于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患者,f/t PSA(P=0.027)低于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 PSA(OR=2.283 P=0.049)和PI-RADS评分(OR=9.046P<0.001)是活检结果为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SAD(OR=4.54 P=0.038)和PI-RADS评分(OR=8.254 P<0.001)是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约登指数分析双参数核磁不同阈值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发现,PI-RADS评分为3分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阈值,PI-RADS评分为4分是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最佳阈值。将上述因素进行组合可得不同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阳性率,其中满足PI-RADS评分≤3分且PSAD<0.15ng/ml~2的患者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最低。结论:将基于PI-RADS评分的bp MRI与f/t PSA、PSAD等指标进行结合,不仅可提高其对前列腺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而且对穿刺病理结果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满足PI-RADS评分≤3且PSAD<0.15ng/ml~2的患者可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