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轰轰烈烈的互联网科技革命带领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传播技术的变革为政治生活的发展提供了技术驱动力,使政治传播迈入了新的时代,数量庞大的网民开始参与和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活动。研究新媒体发展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如果只从宏观角度侃侃而谈,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论文内容也可能过于抽象。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平台中,微博的影响力日渐强大,这得益于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微博问政”逐渐成为人们政治参与的最常用方式。本文试图将“微博问政”这样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作为切入口,通过对“微博问政”发展与局限的探讨,以小见大,希望能够窥见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所发生的改变。在传统媒介时代,大众媒介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市场属性的三重身份,令其不堪重负,而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却明显不足,占社会多数的弱势群体逐渐成为政治参与的“失语者”;而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不足和传统政治传播的单向性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占有和分配格局,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政治参与空间。微博问政的方式使得政治参与的主体、形式和效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微博问政对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此而来的负面效能也同样不能忽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鸿沟的消极影响难以消除,“意见领袖”常常成为民意的“代表”;微博传播中的一些极端现象屡禁不止,网民们的群情激奋和网络谣言的兴起常常使参与行为变得盲目和极端;微博的表达自由也受到多方的限制,“网络公共空间”的建构面临诸多问题。当今政治传播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在应对和利用新媒体进行政治传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努力提升公民网络参政议政能力,加紧政治传播与现实政治对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微博问政和传统媒介的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能够不断完善新媒体的政治传播,使新媒体的发展成为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进步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