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并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领域的现实展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实践指针。同科学发展观一样,“五个统筹”本身也是具有一门科学体系的特征,即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全面、系统、科学地探讨“五个统筹”思想的过程,既是对我国当前不断变化着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密切关注和深刻把握的过程,同时又是使这一思想本身不断得以梳理、清晰的过程,因而这一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五个统筹”的提出。主要论述了“五个统筹”提出的时代背景、提出过程、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现实需要。第二部分:统筹兼顾思想的历史继承性。追溯了我党历史上各个时期统筹兼顾思想的演进,并对“五个统筹”的特征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把“五个统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来探寻其时代价值。第四部分: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把作为科学发展观重要组成部分的“五个统筹”,及其内部各个方面的“统筹”作了深入的分析。第五部分:党的十七大对“五个统筹”的新扩展。对十七大提出的三个“统筹”进行了剖析,并尝试将其现“五个统筹”的关系作了分析性论述。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在揭示我党各个时期统筹兼顾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作用、把握这一思想不断变化、演进和拓展的过程中,将“五个统筹”这一关于统筹兼顾思想新的表述形式,纳于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之下,并密切关注党的大政方针中对于统筹发展论述的新动向以及在对学界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借鉴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方法的运用,来凸显“五个统筹”的实践功能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