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or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从感染HIV到出现相关症状多有7~10年的潜伏期,一般不易被察觉,而HIV感染相关口腔表征的出现常为其易察觉的首要症状。故因提高对HIV相关口腔表征的警惕性,以便能对HIV/AIDS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延长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但HIV感染相关口腔表征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次调查研究旨在调查某部分HIV/AIDS人群的口腔表征流行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相关口腔表征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严格筛选,收集某省2014年6月~7月在押成人HIV/AIDS 71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临床检查+问卷调查,根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和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感染口腔表征协作中心制定的“艾滋病口腔表征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编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状况,最近一次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及口腔卫生维护意识、态度及行为状况。采用Epi Data3.1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使用相对数进行描述,组间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口腔表征的影响因素筛选。检验水准α=0.05。结果71例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大部分年龄在30—39岁共32例(45.1%),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学到初中38人(51.5%),已婚或同居者居多,共35人,占49.3%,多为汉族人,43例,占60.6%,大部分为农村户口,共58人,占81.7%。其中,接受高效抗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者53人,未达国家规定HAART要求或经HAART而不能耐受者共18人。HIV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经静脉吸毒,28例,占39.4%。其次是经异性性行为传播,25例,35.2%。整体CD4+细胞总数中位数为279.00/mm3,IQR:263.00~409.00/mm3。口腔卫生维护意识、行为评分较高,其中位数为8分,IQR:7~9分。44例出现HIV感染相关口腔表征,27例未出现任何症状。出现最多的是涎腺疾病和药物反应,均为31例(43.7%),其次为复发性阿弗他口炎,29例,占40.8%。视力减退23例,32.4%。疱疹类病毒感染17例,23.9%。特异性溃疡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11例,15.5%。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白色念珠菌病、毛状白斑、特异性牙周炎均较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细胞总数<350/mm3(Waldc2=13.17,OR值=101.22,P值≤0.01)、口腔卫生总分中(Waldc2=6.04,OR值=0.09,P值≤0.05)、好(Waldc2=11.37,OR值=0.01,P值≤0.01)及感染时间≥40个月(Waldc2=5.377,OR值=7.312,P值≤0.05)均对口腔表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总数越高,口腔卫生状况越好,感染时间越短其HIV/AIDS相关口腔表征的发生率越低。为预防和减少相关口腔表征的发生率可提高其CD4+细胞总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