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一直是不同领域诸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生态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关注较小。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载体,单一的能值分析难以表现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的复杂性,故需整合的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本文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从土地利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将商洛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结合能值分析法和GIS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分别从市域和县(区)域、时间和空间的尺度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对三类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对发展区域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市域尺度上,从1999~2012年,商洛市三类土地的集约度都在逐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成效明显。其中生活用地集约度提升最快,其次是生产用地,生态用地集约度提升幅度最小。与各类土地利用功能表现一致,生产活动频繁,经济活动密集的地方,土地集约利用度较高,反之,则较低。(2)在县(区)域尺度上,从空间表现来看,商洛市三类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差异明显,绿色GDP值的空间差异也很大。按三类土地分别来看,大部分情况下,生产用地集约度等级与绿色GDP值(生态经济)等级呈现负相关,土地利用集约度高的时候,绿色GDP值反而较低;生活用地集约度等级与绿色GDP值等级无明显规律,相关性不大;而生态用地集约度等级与绿色GDP值等级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生态用地集约度等级较高的时候,绿色GDP值(生态经济)等级也相对较高。(3)针对三类土地集约利用的不同情况,为更有利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出生态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生态模式构想。其中,生产用地为“生产+生态”主导型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生活用地为“生活+生态”混合型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生态用地为“旅游+生态”链动型土地集约利用模式。(4)利用能值分析法对生态功能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解决了量纲不统一的问题,而且可以将生态系统中无法度量的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废物流和储蓄资源等全部加以衡量,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计算更加全面完善。研究表明,能值分析法对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测算更加具有优势,使得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量改变了以往只考虑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做法,对保证系统内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