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世界呈多极化发展。各国都纷纷致力于自己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代替了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较量。谁发展快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内方面,长期以来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不但没有富裕起来,反而造成了共同贫穷,与周边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向往。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共同富裕进行过描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人类这一美好理想进行了科学阐述,从而把共同富裕思想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并找到了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列宁和斯大林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后,对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由于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不当,导致了共同贫穷,与所追求的目标相差甚远。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中外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丰富,首先,他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决避免两极分化,还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其次,他找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实行“三步走”战略,和先富带后富,波浪式前进;选择农村为突破口,及时总结和推广农村经验,而后向城市和企业推进改革;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想,缩小东西部差距;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终还是科学技术解决问题。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之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基于对当代中国国情和民情的深刻了解,邓小平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实现共同富裕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具有渐进性和过程性特色;邓小平的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而且包含精神生活方面,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具有全面性特色。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和依据,对于新时期我国构建社会主义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