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探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全国普通中学围绕“不断地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而改革,注重培养我国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Steam、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等理念的倡导,项目式学习因具备情境中解决问题、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素养等特征被广泛纳入教学当中。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物理核心素养渗透到项目式学习中,再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提出项目专题学习模式,优化传统教学课堂模式,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综合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实操等方面技能。第一部分阐述本文选题来源,结合所阅文献、书籍资料介绍当前研究背景与国内外项目式学习现状,奠定后续研究基础,指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三个关联概念做界定,简述理论,抓住核心概念,为实践项目做铺垫。第三部分特别针对本次研究提出教师应遵循的渗透核心素养的项目式教学原则:贴切生活科学性原则、物理知识系统性原则、项目探究完整性原则、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性原则,为后期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参照的标准概述。第四部分为依照原则进行的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即笔者研究历程的前期记录。第五、六部分分别是结合理论的应用。笔者针对初二、初三两个不同的年级于成都市华西中学开展“物理水世界——水还可以这么玩儿”、“钻木取火——摩擦的力量”两个主题的项目实施案例,主要包含项目内容、目标与对象分析、项目方案及实施、实施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第七部分做研究总结与结论概述,进而描绘初中项目式教学渗透物理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表明,两个项目式主题活动在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策划、开展、总结等助力学生构建更全面而系统的物理思维模型,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深化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喜爱之情,深度挖掘学生个体实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开展知识深度学习探究能力,还潜在激发学生创新实验,自主发明以及超前学习的能力。以项目汇报形式培养学生写作、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形式培养学生个人品德与社会交往能力。
其他文献
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空间在于表达人的精神世界,弗洛伊德阐释了梦境的意义,梦境作为精神世界最特别的呈现方式之一,超现实主义电影流派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自20世纪初,随着先锋派电影的崛起,电影创作者尝试将梦境、幻觉、欲望等超现实主义元素植入影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相较于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空间的构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空间的构建手法逐渐丰富。本文意在探讨数字技术环境下超
羌族是一个拥有古老起源的民族,从“羌人”到“羌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动、起居漂移。从“模糊”到“定型”,在这久远的民族演进历程中,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羌族文化。在这之中,羌绣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深层次展现族群记忆的载体。游绣作为羌绣中风格鲜明的艺术分支,在羌汉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具有极强的地域风格与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分布在茂县及其以北的地区,以叠溪为最高技艺代表区域,集中展示了游绣的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s)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摩擦磨损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虽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其塑性变形能力及延伸率都大大降低,这导致金属基复合材料不易于加工成形,增加了产品的制造难度。因此,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机理和损伤演化的准确描述和预测能够为塑性成形工艺的改进提供指导
古装电视剧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剧陆续登上了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给外国人观看中国电视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外国人可以从中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在众多中国电视剧中,2015年播出的古装剧《琅琊榜》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印度尼西亚。该电视剧台词中出现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成语和惯用语,这些含有中国文化的词语和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语文并进”,同“先语后文”模式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先语后文”是符合二语习得规律的教学模式,并且是汉语特有的习得模式。再立足于国际中文教学现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汉字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教材及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分析现今汉字教学模式的不足。调查显示,“汉字难学”已然成为了汉语学习者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了其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未经系统而全
人工智能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模式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在线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然而,在线课堂由于存在时空分离、单线教学的方式,缺乏人性化的交流;当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背向学习课堂时,教师无法及时纠正和给予提醒,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从在线课堂中获取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判定其课堂状态,形成有效的课堂状态评估机制,是
近年来,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崭露头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莘莘学子不能进入校园学习,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线上教学成为有益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地推进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使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对中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
《奇葩说》作为一档“纯网综艺”,节目将用户群体集中在90年代左右出生的“网生代”,此类用户的年龄与国内主要网民群体的年龄结构正相契合。互联网技术的更迭推进“地球村”的建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网生代”们受到后现代文化的洗礼,其不但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且成为了实践后现代主义的主力军。本文试图剖析《奇葩说》后现代风格的表征以及节目出现后现代风格的原因,并探索其后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新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完美体现,而我们在开展文化教学时应因地制宜的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以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四川地区藏族文化教学为研究内容,以问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是明代的第五位帝王。朱瞻基自幼受到祖父明成祖朱棣以及朝中重臣的培养与辅导,成为明一代政治和文化上都较为出色的帝王。他的文化修养极高,在书法、诗歌上颇有造诣,尤擅绘事,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皆极精妙,他的艺术成就是丰硕的。本文主要对朱瞻基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以及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朱瞻基绘画艺术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