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印度这两大同处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背景和国情,两国经济却以不同的发展模式快速增长,引起了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而本轮金融危机使得“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及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再次成为世界关注和比较的热点。中印两国在纺织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印度纺织品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在国际市场中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而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对纺织品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也借此设置极为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对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比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找出我国纺织品出口遭受影响的原因所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主,重点比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两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文章首先对研究对象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界定,运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机理。其次,从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和出口竞争力等方面比较中印两国纺织品的出口状况,找出两国在纺织品出口过程中各自存在的问题,以美国、欧盟市场为主,统计分析两国纺织品出口中存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运用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结论来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再次,利用引力模型,通过引入虚拟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来验证国外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程度,并利用引力模型、引入技术性贸易壁垒量化指标来测算单个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差异影响,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研究结论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中印纺织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减少,中国受到的影响范围和阻碍程度比印度更为严重。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主要受阻的是童装,主要受阻原因是存在窒息危险和化学危险。不同的技术法规对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同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也不同。欧美国家关于绳带设计安全标准和生态纺织品标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程度大于印度,而欧盟出台的REACH法规对印度纺织品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程度,中国在应对方面比印度更为积极。单个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所造成的阻碍并不一致,美国和德国关于纺织品法规条例数量的增加以及德国和法国关于纺织品中偶氮染料浓度限量值的规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更为严重,说明中国纺织品仍易遭受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此,本文进一步剖析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因外因,结合中国纺织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印度发展纺织业实施的举措,从政府、纺织行业和企业层面提出中国纺织品出口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以半乳糖为原料,常压下硫酸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探讨了半乳糖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等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催化水解制乙酰丙酸的最优反应条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自1847年问世以来,《简·爱》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其中,大
研究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所有先天性畸形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发病率已上升为第一位,其中肾积水为最常见的超声表现,发病率为0.9%-2.5%。现阶段,超声仍是诊断胎
青年教师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教研室是高校承担教学活动、科研工作的基层单位,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蓝和基地。针对近年
<正>[本刊讯]2013年4月27日,河北省云端教学观摩会在鹿泉市第一中学隆重召开。本次观摩会共有来自河北省各市、县教育局主管局长,电化教育馆馆长,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窦桂梅“为生命奠基”的语文教育观的内容包括:“三个超越”理念、主题教学策略和“三个回归”理论。“三个超越”理念是实践智慧的凝结,基于反对“三中心论”的传统课堂教学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科学表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不断加深。在此情况下,教育者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将其推广应
地方政府豪华办公楼长期以来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被称为“中国式奢侈”。对于地方政府豪华办公楼的现象,中央政府可谓禁令不断,专项治理活动频繁,但收效并不令人满意。
本文通过对发生炉煤气、柴油两种不同燃料的辊道窑结构及其各自应用特性进行分析,针对窑炉结构优化、改善烧成工艺提出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