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动态因子模型方法分别从传播途径和经济区域的角度对我国2004-2015年乙类传染病和各省份肺结核的发病率建立模型并提取出共同因子。根据提取的共同因子分析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变化趋势异同,并分析经济水平在不同区域对肺结核发病共同趋势的影响情况,为传染病的研究拓宽思路,同时为实际工作中传染病的防控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材料与方法:通过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官方网站收集我国2004-2015年期间每个月每种乙类传染病发病的人数以及各个省份的肺结核发病人数。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获取我国同期各年的年末常驻人口数和各省的年末人口数,计算各乙类传染病和各省肺结核的月发病率时间序列。同时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各省份2004-2015年的GDP数据,计算出各经济区域的人均月度GDP时间序列数据。用动态因子模型按照四种传播途径分别对2004-2015年每类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序列建模,每种途径提取一个共同因子。同样用相同的方法对我国各经济区域肺结核的发病率建模并提取共同因子。用滞后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区域的经济水平对其肺结核发病率共同趋势的影响情况。结果:2004-2015年我国共报告乙类传染病40027468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依次是乙肝、肺结核和梅毒,年平均发病率(/十万)分别是78.706、76.962和22.378。在排除部分疾病后,共对18种乙类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建立了动态因子模型,经呼吸道传播类包括4种疾病,分别是结核、麻疹、流脑和百日咳;经消化道传播类有3种疾病,分别是甲肝、痢疾和伤寒;经体液传播类有5种疾病,包括HIV、乙肝、丙肝、淋病和梅毒;经虫媒传播类有6种,分别是布病、疟疾、血吸虫病、乙脑、钩体病和炭疽。从提取的共同因子看,经体液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波动幅度在逐年增大,其他三类传染病发病的共同趋势总体都在趋于稳定,波动的幅度逐年减小,但呼吸道类传染病的发病有再次升高的趋势。肺结核发病率共同趋势在各经济区域都是在下降的,西部北方六省下降最快,西部南方六省下降最慢。滞后相关分析显示,中部和东部北方地区的人均GDP对肺结核发病率共同因子的影响滞后三期,东部南方地区滞后二期,西部南方地区、西部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均滞后一期。各地区发病率共同因子与人均月度GDP均呈较强的负相关,人均月度GDP每增加一千元,中部地区肺结核发病率(1/10万)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70.5%,东部南方地区可以减少34.4%,东部北方地区可以减少32.5%,西部南方地区可以减少18.9%,西部北方地区可以减少75.2%,东北地区可以减少45.3%。结论:应该继续加强呼吸道类传染病的防控,防止其发病率的再次升高,此外应该特别注意春季时间段对经体液传播疾病的防控。针对肺结核的防控可以分区域制定策略,应该重点加强西部南方区域对肺结核的防控。区域经济水平对肺结核发病率的影响有1到3个月的滞后期。在东部和西部南方区域,除了充分发挥经济因素在肺结核防控中的作用,还应特别注意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动态因子模型可以对传染病发病率序列提取潜在而不可直接观测到的共同趋势,在医学研究领域会有较大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