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历时地描述了1978至2005年中国电影发展的线路图。论文围绕着27年来电影这一影像媒介的艺术探求与商业索取这对核心矛盾,着重解剖了艺术与商业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相生相克、此消彼长、交融混合的情形,并对此作出较合乎现实境况的评判与分析。
文章把27年中国影像史分为五个不同时段,分别是:解禁和复苏(1978-1983年)、执迷于形式(1984-1989年)、商业魅惑的诱发(1990-1997年)、游移于商业运作与形式探索之间(1998-2003年)和民族电影在突围(2004-)。论文抓住各时段影像传播的重要特征,比较了不同代际电影人的成败得失,翔实地阐述了所取得的成果,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论文既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在内外交困中寻求出路、扩大传播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指出“大片引进”、“贺岁片出场”、招商融资、开放发行等事件各自的由来和演变,又对各种传播行为背后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研讨,对中国电影的顽疾、电影人的积习作出实事求是地理性辨析。
论文一方面把中国电影置身于全球化国际影像传播的大背景下,另一方面也不忽视对相邻国家影像发展的横向参照,同时还链接了同祖同根的港台电影媒介的某些因素,显示出力图建构未来华语电影圈的长远志向。
本论文在已有的电影史研究成果基础上,或避开习惯性的代际分析构架,或淡出以“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三大类型片作为基本考量视点的套路研究方法,以点接面,以块连史,条分缕析,环环相扣,使得论文思路清晰,各时段传播特性鲜明,为中国电影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新视角,为中国电影人的行进描述了某些新线路,具有一定的创获和突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