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指导性案例的审判适用是民事案例指导制度实施的核心,它既关涉到指导性案例的基本理论,也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的技术与方法。学理上对指导性案例性质、效力和功能的认识日趋一致,然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制约指导性案例适用的难题,这一现象背后实则反映的是案例指导制度运行不畅、供给不足等问题。本文首先探讨指导性案例在性质、效力和功能方面的定位。其次,从法律适用学的角度解析民事指导性案例的适用规则、分析法官判断“类似案件”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在简要介绍民事指导性案例发布及适用现状的基础上,以24号指导性案例作为切入点进行司法适用实证研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揭示出民事指导性案例在审判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度构建和实际运行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指导性案例审判适用的建议。本文共五部分,共计三万八千余字。第一部分是导言。交代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对指导性案例的性质、效力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案例指导制度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创新型的法律适用机制;效力上具有事实拘束力,作用只能定位为指导,不依据法定条件和方式适用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功能表现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弥补成文法的粗疏与漏洞、提高审判效率、推动法治教育、加强裁判说理等。其次,通过对《规定》及《细则》相关条款的分析解读指导性案例适用的案例准入规则、适用程序规则、适用责任规则和退出机制;通过对“基本案情”与“法律适用”这两个影响因子的解读分析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判断类似案件的技巧与方法。最后,简述民事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及其适用现状。第三部分以24号指导性案例为分析样本,从“参照适用”情况、援引法院地域分布、适用效果反馈、个案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探究该案例审判适用的实践情况和存在的难题。第四部分基于实证分析和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归纳出民事指导性案例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如适用率低且隐性援引倾向明显、效力不明晰、司法适用具有任意性和隐含性、地域影响力有限、部分法官缺乏适用指导性案例的裁判思维和必备技能等。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民事指导性案例审判适用的建议。在运行机制上,建议提高指导性案例的“产品质量”;改善案例供需结构,加大案例供给;完善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机制,落实案例退出机制;建立分层级的民事案例指导制度等。在实践运行层面,建议提高法官运用案例的技能;强化案例教学;落实案例援用“双轨制”运行模式等。本文创新主要是在法官认定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相似性存在模糊不清或无所适从时为其指明了具体路径,提出构建分层级的民事案例指导制度,以及落实案例援用“双轨制”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