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广大投资者是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没有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证券市场就无法形成,迅速且健康的发展更无从谈起。投资者承担风险同时分享收益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和致简原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首要就是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收益。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有二,一是资本利得,二是股利。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往往波动剧烈,投资者通过股票买卖来赚取差价变得难以实现,所以现金股利分配的价值更加凸显。如果上市公司将获得的部分利润以现金股利的方式分配给投资者,使投资者获得回报,那么至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效果,而同时又不会对资本市场其他问题的解决造成阻碍。因此,将发放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一种替代方式具有实际意义,现金分红相比于二级市场价差收益更能让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和“稳稳地幸福”。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存在着很多制度缺陷,国内上市公司呈现出的重融资但轻分红、盈利却不分红、多年未分红等的“葛朗台”形象,也一直饱受投资者诟病。如果中小股东的财富长期被既得利益者“非公平”却理所当然的“掠夺”并占为己有,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更无法稳定健康的发展。实际上,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漠视。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务实主义的角度讲,我们必须承认我国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国情循序渐进。由于现金分红对于投资者保护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在我国现阶段,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佳途径就是从加强对投资者的现金分红入手。从这一角度看,近年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或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政策具有良好的出发点和本质。但我国资本市场从不缺少保护投资者的口号和提法,而且每次自以为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目的”的做法,最后却往往带来投资者利益更为严重的受损这一现实,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等。我们不禁要问,那证监会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现金分红政策的效果如何呢,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意识有无增强,投资者保护的目的有无得到实现?其实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的分红情况就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在分红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派现的公司数逐渐扩大,但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却持续多年保持低位,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意愿其实仍然很小,做出现金分红的举动或许只是为了迎合或达到政策的要求,并非想要真正回报投资者?La Porta等学者就曾指出,理论上,那些实行强制分红的国家的现金股利应该普遍高于其他国家,但实证研究并未得到这样的结论,这很可能是因为实际上企业利润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被虚报或人为操纵了。2006年起证监会为了改变目前资本市场“只融不分”的现状,将公开增发融资与现金分红直接挂钩,实行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对于想要通过公开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其本身可能正是因为缺少资金才要到资本市场融资,那么它们分红意愿更低,可不分红又无法满足再融资资格,而现金分红是以盈余为基础的,那它们是否会同La Porta等所说的那样采取盈余管理操纵利润迎合政策呢?为了验证以上设想,本文以现金持有理论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理论为基础提出三个假设,然后选取2006——2013年沪深两市以公开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下,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前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前存在向下的盈余管理;第二,分红门槛值越高,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前向下盈余管理的倾向就越大;第三,相比于低分红门槛期,再融资分红比例处于高分红门槛值附近的“可怀疑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倾向性更明显,且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所以本文认为强制性分红政策的投资者保护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实现。本文分6个章节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分别是引言、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章,引言。该章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框架以及研究的预期创新,以期从整体上对本文进行介绍。第2章,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我国再融资监管制度的发展与演进进行了阐述,从而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制度背景基础。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分别对股利政策和盈余管理进行文献回顾,然后重点分析再融资、现金股利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研究,包括再融资与现金分红、再融资与盈余管理及现金分红与盈余管理这三大块。最后,进行了文献评述。本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基础。第3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选择并系统阐述了现金持有理论、盈余管理动机理论等。在第2章文献综述和本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推理演绎出假设。第4章,研究设计。本文选取2006年——2013年沪深两市通过公开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的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搜集了样本公司从2003年——2013年的相关财务数据,并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的设计相关的变量和检验模型,在变量设计和模型构建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第5章,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前后的现金分红状况,以直观了解它们是否存在明显的迎合现象;然后由盈余管理模型得到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估计值,发现公开增发公司在增发前确实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为了对比分析现金分红政策的变化对公开增发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分红政策的变迁、现金分红门槛的提高,公开增发公司增发前进行向下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倾向性加强,且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双管齐下”;再融资前现金分红比例处于高分红门槛值附近的“可怀疑公司”相比于低门槛时期的“可怀疑公司”更倾向于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但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行操纵。综上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并未得到实质提高,证监会的监管政策也并未有效达到投资者保护的目的。第6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结合前文的研究理论、研究假设、实证研究结果等,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最后还说明了本文的缺陷与不足,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主要有:(1)突破现有对再融资企业行为的研究。本文不再拘泥于笼统探究再融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是以2006年5月8日后实施了公开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研究它们在增发前针对强制性的现金分红政策所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该政策的变迁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为今后更细致的研究再融资这一群体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突破现有对我国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的研究。目前国内对现金分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究现金分红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包括对股票市场价格、股票超额收益率、企业价值、资金流动性等的影响,或者从实务角度出发分析现有的分红政策的利弊,鲜有学者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现金分红政策对目标群体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细化了对我国现金分红政策的研究,分析了现金分红政策与公开增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相关的文献。(3)为评价我国目前再融资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而且为我国进一步改革现金分红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现实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