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免疫调节的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其免疫机制受到抑制而不能正常抵御肿瘤细胞侵袭的结果。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其中,发展较快且较为成熟的是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有六种药物被批准上市。本文基于联苯类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结构,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并总结该类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分别通过闭环原理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得到两个系列目标化合物:系列一,含嘧啶结构的联苯类小分子化合物;系列二,含三嗪结构的联苯类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对两个系列化合物结构的逆合成分析,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基于合成路线,通过反复摸索和条件优化,确定了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最终合成得到36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全部经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确证。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以BMS-37为阳性对照药,对合成得到的两个系列化合物进行体外PD-1/PD-L1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μM浓度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D-1与PD-L1蛋白结合,初步证明了结构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其中,系列一化合物中HK-3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69.76%,系列二化合物中HK-13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63.83%。此外,根据抑制活性结果,进一步分析并总结了两个系列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最后,为了指导了下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工作,作者采用Autodock软件,分别对HK-3和HK-13开展了分子对接工作,阐明了HK-3和HK-13与PD-L1靶蛋白的作用模型和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