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法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成为在研究语言功能和交际语言教学方面最有益、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输出,它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重视语言输入的教法传统不相适应。在被引进中国的课堂之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水土不服现象。再加上我国学生人数多,班级规模大,学时和语言环境有限,中考升学带来的压力,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任务型教学法和我国的教学实际有很多不契合的地方。
现有的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多数为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但是这些研究都基于一种想当然的假设,那就是认为这种源于国外背景的教法是完美的,是可以拿来直接就用的先进武器,很少有人对其提出质疑。本文旨在重点研究这一新教法与我国中学教学实际之间的不契合点。
本研究通过听课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对石家庄市一所中学的30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教学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教师开始时运用新教法热情极高,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果以使用旧教法而告终。他们在很多方面感到困惑: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淡化语法教学,而我国中学生的语法基础还比较薄弱,那么到底是否需要强化语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似乎不如旧教法对升学成绩有利,那么到底是否应该选择新教法。实际上,这些困惑源自任务型教学法与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的不契合。
在发现和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致力于探求其解决办法:如将教法本土化;教材校本化;变淡化语法教学为在情景交际中教语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营造合适的学习气氛;利用任务前计划,提高任务的可操作性;多开展课外英语实践活动,促进英语教学;做反思型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此外,教育部门还应下大力气改革考试制度和对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利用其指挥棒的作用,使其促进新教学法实施并有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希望本文有助于教师重新认识这一源于西方文化的教法,并认识到它与中国的外语教学实际的不契合点,从而明确这一教法并非万能。只有教师认清问题的根源,即这些不契合点,才能理解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难题,适当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而不是照搬。“教无定法”,任何教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教师应该汲取许多教法的优点,多法结合,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