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居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是人们的立足之地、栖身之所,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有一定面积的住房。然而,一个国家的住宅发展整体状况和人民的住房条件水平,应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我国的城乡住房体制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过程,目前正在逐步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实国情相适应的住房供应及保障体系。其中,经济适用房就是我国供应保障体系中的重点。从1995年的安居工程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我国住房市场正步入保障化阶段,目的在于解决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式是国家通过加大福利政策倾斜、扩大住房供给,从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从实施效果看,现行的城市居住小区规范指标体系不再完全适用于快速发展中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具体表现为,这些保障性住区在规划、设计、政策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系统性的规范及技术指标作为依据,不利于我国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研究亟待进一步展开。本文主要论述了经济适用房小区在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规划设计及政策条件等影响因素,为今后相关的建设活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适用房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现今经济适用房小区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而后结合实际调研资料,与之前提出的问题相对应,对太原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区位选址、住宅平面布置、户型设计和绿地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从经济性和适用性两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并针对太原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研究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政策特点;第三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太原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的规划设计现状;第四章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太原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五章梳理了研究思路并对前几章内容做了简要的总结。本课题的研究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我国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尤其太原地区的建设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引起社会对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问题的重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