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Tei指数和Simpson法测量的LVEF研究AMI早期患者的左心功能的变化,分析Tei指数与Simpson法测量的LVEF的相关性,探讨Tei指数在识别AMI患者心力衰竭发生及评价预后方面的应用,探讨Tei指数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本院符合入选条件的初发AMI患者64例作为AMI组,选择与AMI组年龄、性别相配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64例AMI患者中38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PCI手术治疗(直接PCI13例,择期PCI25例),13例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另外13例未进行积极血管再通治疗。PCI术患者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14例,两支病变16例,三支病变8例,平均狭窄血管数为两支;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7例。AMI组住院期间心功能按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为心功能不全。64例中KillipⅠ级33例,KillipⅡ级18例,KillipⅢ级10例,KillipⅣ级3例。将KillipⅡ级—KillipⅣ合并为有心衰组(共31例),KillipⅠ级为无心衰组(共33例)。第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患者入院后12.8±8.4小时完成,第二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治疗29±1.5天左右进行。在标准左室长轴切面用M型超声测量IVS、LVPWD、LVDd、LVSd;在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及两腔切面,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DV、LVESV及LVEF;然后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叶尖之间,测量E、A、E/A比值及DT。在脉冲多普勒下测量二尖瓣关闭至下一次二尖瓣开放的时间(a)及主动脉射血时间(b),按照公式Tei指数=(IRT+ICT)/ET=(a-b)/b进行计算。结果AMI组第一次的心超资料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LVDd、LVDs、LVEDV、LVESV明显增大,LVEF明显下降,Te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01);DT、E/A、A、E虽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和对照组的Tei指数与LVEF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正常对照组r=-0.83 P<0.001;AMI组r=-0.79P<0.001)。AMI组的Tei指数和LVEF与Killip分级均中度相关(Tei指数r=0.41,p<0.01,LVEF r=-0.32,p<0.01)。当Killip>Ⅱ级可见Tei指数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30天内死亡率为也明显升高。描记Tei指数和LVEF识别心力衰竭发生ROC曲线可见,Tei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2)大于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8),Tei指数识别心力衰竭发生的最佳临界点为Tei指数≥0.52,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92%、75%。Tei指数还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狭窄与中、重度狭窄之间比较Tei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变支数之间的Tei指数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AMI组存活患者中58例的两次超声心动图比较发现,治疗后Tei指数明显下降,LVEF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A、DT也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后AMI组的/MEF仍较低,Tei指数仍较高(P<0.05),两者仍有显著性差异。分析治疗前后的LVEF和Tei指数的变化幅度发现,PCI组和溶栓治疗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CI手术组与溶栓治疗组比较Tei指数的变化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VEF的变化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Tei指数与Simpson法估测的LVEF均能准确反映AMI患者发病时及治疗后心脏功能的变化,Tei指数反映心脏整体功能变化,其灵敏度更高。(2)Tei指数与LVEF均与Killip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Tei指数识别AMI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LVEF。(3)Tei指数还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有关,Tei指数越高反映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可能越严重。(4)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强,是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的又一可靠、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