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足月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目的:利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来探讨足月新生儿在围产期窒息后脑部灌注的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减少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方法:使用GE 3.0T超导型磁共振对本院12例有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和3D-ASL检查,另收集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获得他们的脑部灌注图像,利用ADW4.6工作站functool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脑灌注伪彩图,将伪彩图与T2WI图像融合,在融合图像上分别在双侧额叶、基底节及丘脑区测量脑血流量,分析足月窒息新生儿和正常足月儿之间的差异。结果:窒息组新生儿检查时日龄(7.833±3.927d)、胎龄(39.050±1.138w)、体重(3.255±0.393kg),对照组检查时日龄(9.333±3.457d)、胎龄(38.420±0.766w)、体重(3.238±0.343kg),以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窒息组新生儿双侧额叶、基底节及丘脑区CBF分别为8.658±1.781ml/100g·min、16.039±4.039ml/100g·min、17.673±5.320ml/100g·min,对照组分别为8.311±1.017ml/100g·min、13.324±2.644ml/100g·min、14.209±3.241ml/100g·min,在基底节和丘脑区,窒息组CBF较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区CBF两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窒息组中,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7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3分)5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额叶白质区的CBF(7.672±1.441ml/100g·min)小于轻度窒息新生儿(10.037±1.240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底节和丘脑区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足月窒息新生儿基底节区和丘脑区CBF较正常足月新生儿增加,而在额叶白质区CBF没有明显差异;重度窒息患儿额叶白质区CBF较轻度窒息患儿减低,在基底节区和丘脑区CBF无明显差异。3D-ASL有助于早期发现足月窒息新生儿中脑部高灌注,从而达到预防脑损伤发生的目的,在评价足月窒息新生儿脑部灌注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早产儿脑灌注中的应用目的:应用3D-ASL技术分析不同校正胎龄期早产儿与正常同龄期足月儿不同部位间脑血流量的差异以及脑血流量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探讨早产儿脑部灌注的变化,评估脑灌注与新生儿脑成熟度之间关系。方法:使用GE 3.0T超导型磁共振对本院26例早产儿及13例正常足月儿进行头颅常规MRI及3D-ASL检查,获得他们的脑部灌注图像。利用ADW4.6工作站functool软件对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脑灌注伪彩图,将伪彩图与T2WI图像融合,在融合图像上分别测得双侧额叶白质、基底节及丘脑的CBF值,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不同部位间脑血流量的差异以及脑血流量与校正胎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9例受试者中校正胎龄<37周早产儿11例,校正胎龄≥37周早产儿15例,正常足月儿13例,校正胎龄<37周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各部位的CBF均小于校正胎龄≥37周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胎龄<37周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个校正胎龄期,基底节和丘脑的CBF与额叶白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节和丘脑均大于额叶白质,基底节与丘脑间的CB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产儿中,校正胎龄<37周的CBF较校正胎龄≥37周减低,而校正胎龄≥37周早产儿CBF相对于同龄期足月儿是增高的。在脑组织中不同部位CBF值是有一定差异的,无论在早产儿还是在足月儿中丘脑及基底节区的CBF明显高于额叶白质,而在丘脑和基底节区之间CBF值无明显差异。因此3D-ASL在评价早产儿脑灌注方面有着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