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就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改革与实践的发展潮流。至今,距离我国中小学正式普及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刚刚过了第十个年头。在这意义重大的十年里,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得到了质和量上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对于课程设置的目标,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等也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从整体来看,离成熟化还是有一段距离。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相对来说还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没有现成的公式、方法可以套用,而且面对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尤其是高考制度的影响等,致使其发展道路崎岖不平,等等。所有这些都将会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执行者——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那么,信息技术教师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要求来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便是摆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关研究愈渐增多,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在教育部2010年的工作要点中,针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并鼓励支持教师在积极倡导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终身从教等工作的紧迫性[1]。可见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而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则担任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并对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及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理论及终身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结构型访谈的形式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的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及实践的新发展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强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的巨大潜力却未完全被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教学对象及其他学科的教师所意识到,同时,信息技术教师真正的技术服务作用也未完全被体现出来。根据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和现象,研究中尝试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