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认知功能减退,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多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可由认知功能减退程度不同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MCI为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者,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受损或仅轻度受损。MCI尚不足以诊断为痴呆,是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状态。痴呆是程度较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损伤、慢性、进行性、获得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该损伤大多是不可逆的。随着痴呆病情进展,记忆力或定向力、计算力等其他认知功能损伤的症状逐渐加重,损害一个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最终导致严重的残疾和死亡。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全球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认知障碍患病率随之上涨。给广大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精力负担。如何延缓疾病进展,做好认知障碍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医疗工作者及照料者面临的重大难题。发现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在MCI阶段能尽早给予相应的治疗干预,对于降低痴呆患病率,减轻社会负担有重大意义。目的:比较和分析2011年和2015年进行的两次流行病学调查,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本研究的研究目标人群为中国北方社区天津市蓟州区60岁以上的居民。2011年共有5578人,2015年有5059人纳入研究。记录目标人群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病史(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身高、体重、嗜好(吸烟史、饮酒史)等基本信息,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测试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应用χ~2分析比较两年之间危险因素的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痴呆和MCI患者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病史(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吸烟史、饮酒史之间的独立关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1年5578人平均年龄为69.81±7.24,其中男性2482人,女性3096人。2015年5059人平均年龄为70.91±7.87。其中男性2353人,女性2706人。2011年认知障碍患病率为31.1%(MCI 23.4%,痴呆7.7%)。2015年认知障碍患病率为41.9%(MCI 30.5%,痴呆11.5%)。2015年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可疑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与2011年队列相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女性(B=0.461;P<0.001),高龄(B=0.873;P<0.001),脑血管病(B=0.695;P<0.001),心脏病(B=0.292;P<0.001),吸烟(B=0.146;P<0.05)患MCI概率较高。而教育程度较高(B=-0.790;P<0.001),饮酒(B=-0.231;P<0.01)患MCI概率较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与MCI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B=0.390;P<0.001),年龄增长(B=1.398;P<0.001),脑血管病(B=1.676;P<0.001),心脏病(B=0.339;P<0.05)者患痴呆概率较高。而教育程度(B=-0.943;P<0.001),饮酒(B=-0.433;P<0.01)者患痴呆概率较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对痴呆患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人口的老化,中国的认知障碍患病率逐年增加。可能与人群中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因素改变,吸烟、饮酒等人群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的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