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撞击捕获与动力学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的航天活动日渐频繁,航天器碰撞或失效而产生的空间碎片数量巨大,严重威胁着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对于危险碎片还没有有效的规避和防护措施,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清理方式。目前,国内外有关空间碎片的捕获方式多是针对大型失效航天器,且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本文在现有的捕获方式以及空间碎片防护结构的研究基础上,将结构优化、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开展了空间碎片撞击捕获方式及其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提出一种能够安装在航天器上进行发射的空间碎片在轨捕获装置。该装置在整体结构、卫星接口、内部布局和耗材替换四个方面开展设计,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优化,最终采用了三种承力结构相结合的整体结构形式、SMA驱动的卫星接口方式、锥状入口结合内部合理布局设计以及可绕轴旋转的耗材替换机构,实现了该装置的在轨捕获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研究撞击捕获空间碎片时捕获装置结构和材料的损伤特性和撞击极限特性。通过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对比,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通过对不同直径和速度的弹丸撞击捕获装置仿真结果分析,研究碎片回收过程中被撞击铝板、填充结构以及回收碎片材料的损伤形态,并结合经验公式讨论捕获装置回收碎片的撞击极限参数。结果表明,当弹丸直径相同而撞击速度增加时,被撞击铝板及Kevlar层穿孔尺寸增大,PE板上撞击影响范围增大,PE板上的凹坑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撞击速度相同而弹丸直径增加时,上述撞击损伤加重;随着弹丸直径和撞击速度增加,被撞击铝板和Kevlar层对弹丸动能吸收率呈下降趋势。分析撞击回收空间碎片时捕获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及瞬态动力学响应。通过对受撞击捕获装置结构进行模态分析,讨论结构是否稳定。同时,研究捕获装置结构在可变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学特性,讨论捕获结束后装置的回收性。结果表明,随着阶数的增加,捕获装置的固有频率随之增加,明显地分为模态稀疏区域和密集区域,在弹丸激励下装置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计算等效应力,可以间接地判断装置的损伤情况;弹丸撞击造成接触点的位移值不会对捕获过程产生影响,整体装置的位移值不会造成其偏离预定轨道。
其他文献
Dmrt(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基因家族是一类编码转录调控因子的超家族,主要参与脊椎动物的性别分化、性腺发育、配子发生、组织器官形成和功能
尿液的成分及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整个机体的状态,因此,对尿液代谢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肺癌是近些年发病率极高的癌症,寻找合适的早期诊断技术以提高诊断率,对增加肺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的疗效,初步探讨瘦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作用[方法]非肥胖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D J A手术组,D J B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测定其手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毛泽东的热潮,学者们试图从各个角度去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而从一本被我们遗忘的《毛主席语录》来进行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研
时滞双耦合van der Pol振子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物理以及工程等领域,耦合的动力系统能够产生丰富的动力学性质.伴随着不同的耦合强度及时滞,它能够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动力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其过度排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相关源解析结果表明,柴油机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大气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但
本文研究带有奇异外势的下述Gross-Pitaevskii方程i(?)tψ+Hψ=u(t)K(x)ψ-σ|ψ|2ψ,的全局不可控性.其中H=-Δ+|x|2为R3中的调和振子,K(x)为奇异外势,σ>0,u(t)为控制函数.
烯醇化酶(enolase,2-phospho-D-glycerate hydrolyase)作为糖酵解过程的限速酶,能催化磷酸甘油(PGA)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转化,也能催化其逆向反应过程,因此烯醇化酶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在环境中都不是单独的个体。微生物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这些种间相互作用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水体中的细菌与藻类对生物圈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斯托克斯发光纳米粒子即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致发光纳米材料。上转换纳米粒子是一种受到外界低能量光激发后发射出高能量光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