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漫长的历史中,会计伴随在人们生活的左右,而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处理最基本的几大原则之一,是缓解代理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由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使得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逐渐降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也使得会计稳健性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针对本次危机,有学者指出其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的盲目投资,大量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催生的金融泡沫所导致的恶果,是投资活动的失控造成了这一结果。对国家而言,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企业而言,投资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创造价值、成长发展的基础。有效的投资活动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是一家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大多都存在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委托代理制度,以及普遍存在的企业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会计稳健性是缓解这两个问题的重要原则,那么稳健性原则对我国企业的投资效率是否有影响呢?再者我国国有股权性质存在其特殊性,国有企业往往存在内部人控制以及治理结构紊乱等问题,加重了代理成本,这一情况是否会左右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从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对管理者特质的分析入手,结合我国的相关制度背景,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试图讨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这一关系上有何不同。由于模型选择、变量选取以及数据样本上所存在的不同,国内外的理论界对相关研究尚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在对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关系进行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A股2008年至2010年3年所有上市公司(非金融、ST、ST*)的样本,利用Richardson(2006)的残差模型估计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以Khan&Watts(2009)的模型估计会计稳健性程度,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二者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产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作用发挥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稳健性能够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会计稳健性会显著地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从而改善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若要改进企业的投资效率,就应当合理运用会计稳健性。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提高企业对会计稳健性的利用,充分利用会计稳健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增加企业的投资回报,维护股东的利益,对企业发展有着长远并且有利的影响;同时,我国还应该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的不利干预,使得会计稳健性能够真正在国有企业中发挥其作用,让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走上正轨,改善国有企业的投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利用会计稳健性,才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投资活动更加有效率,企业的发展也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