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验感性论到审美判断力——试论康德美学的旨归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juren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美学越来越被当做是一门研究美、研究艺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问时,已经越来越偏离了它在诞生之初的“感性之维”(这里的感性是指作为人的先天能力的感性能力,而非后世所说作为美的对象的感性特质)。当然,这也可看作是历史发展或者说美学理论发展的一种看似必然的结果。不过,不管这一学科如何发展,美学总是与“感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原因.Aesthetic(美学的英文)本身就有感觉、感性的意思,而且美学所研究的美的对象、艺术、审美活动等,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主观的、感性的色彩。因此,“感性”问题一直都美学领域讨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要想探讨美学的“感性之谜”,我们就有必要从它正式诞生之初的旨归入手。尽管美学(Aesthetic)是由鲍姆嘉登首次正式提出的,但是,真正赋予美学以独立的研究领域,使之取得与逻辑学、伦理学等平等的学术地位,是开始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因此,要想解开美学的“感性之谜”则必须从理解康德的美学旨归开始。
   由于Aesthetic一词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与层次性,这便成了理解康德美学旨归的一把关键钥匙。本文将就先验感性论和审美判断力两部份分别展开作详细的阐述,并通过Aesthetic在这两者中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来尝试阐释康德美学的旨归,并就Aesthetic这一学科在独立之初的研究对象做初步的说明。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三种植物: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日本蛇菰(Balanophorajaponica)、蔓荆子(Vitextrifolia)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生物活性分析。运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技术手段,从结香和日本蛇菰中分离和鉴定了7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鞣质类、萜类等,其中新化合物15个。结香中黄酮类化合物和日本蛇菰中可水解鞣质类化合物显示出出α-glucos
学位
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荚蒾属植物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Batal.)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二章详细论述了蕨类植物里白科里白属植物红毛里白(Diplopterygium rufopilosum)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为大戟科海漆属植物刮筋板(Excoecaria acerifclia F.Didr.)的化学成分研究。第四章综述了荚蒾属植物的植物资源及应用概况以及荚蒾
学位
流感病毒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引起了人们对流感的恐慌,因此寻找新型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变得十分重要。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能够调节流感病毒的早期感染过程,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目前已成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  在已有构效关系的基础上,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30多个N-乙酰神经氨酸类衍生物,其中目标化合物9个。结构改造的
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和日益开放的农产品贸易有助于中国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结构调整,也给从事劳动密集型高价值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这部分农户已逐渐转向专业化生产,普遍成为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其经济活动以及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卷入市场交易。农户市场化行为选择将成为扩大中小规模农户抓住农产品消费转型的市场机遇和参与市场竞争,以至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国内研究农户行为的论著较
学位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不断增加;此外,人类社会中的原有的生活基础、思想与信仰正受到动摇、破灭,而正在孕育中的新的精神与信仰无法很好地激励人类应对各种挑战而坚定前行。由于这两种因素的存在,人类的精神家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类必须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并着力于构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因为精神家园是人类生存和安身立命的根与归宿
学位
2008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原本只在虚拟经济领域产生的危机突破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经历了财富生成的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虚拟经济时代。虚拟财富生成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由单纯地依靠自然资源走向通过资本架构各种实体要素的模式。直到今天,财富生成依赖于虚拟资本、知识和信息、创意与符号的路径演绎。认清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财富生成机制对
学位
“蚁族”的出现,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那么“蚁族”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其现象背后究竟掩藏着中国社会怎样的现实?它会给中国社会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的铸造将会留下怎样的深刻的历史印记?这不仅是一个社会学、经济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论透视,是当代唯物史观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蚁族现象背后的深层现实,指出这是中国生产力水平将要发生转折,经济增长方式将要发生变革时期发生的社
学位
资本的内在否定性思想是一份历史哲学的重要遗产。考察这一伟大遗产的理论源头,我们发现这是一条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卢梭、康德、黑格尔、最后到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漫长发展道路。否定性辩证法早在古希腊哲学的丰厚土壤中就已孕育了它的内在精神,它是一种理性原则的生命表达。到了中世纪,人性善恶冲突的道德上升运动在历史哲学领域预设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否定性。在卢梭那里,人的否定自身的自我完善化能力所推动的社会“
唯物史观既认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认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特殊时刻”——历史转折期。历史转折意味着人类生存范式的转换,指证着精神变革力对社会转型的强大推动作用。作为引领社会发展、历史变革的灵魂和内在动力,文化体现了静态的观念系统和动态的能动力量的双重统一;作为新旧社会被解码和重新编码的工具,文化是构建新的意义世界的精神“脚手架”。历史转折的文化动因
学位
中国古代无疑有着一个极为发达的艺术境界论传统,回顾历史,在历代对境界论不断地返本开新中,境界论蕴含愈加丰富,而其之于艺术外的许多领域的意义也不断得到发明,影响愈加广大。近现代这一百年来,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张世英、张祥龙等先生更是以中西会通的理论视阈开始了对“境界”论的现代阐发与建构。张祥龙先生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境域思路引入对中国“意境论”的当代转化建构中来,并从“意境”中的“意”、“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