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三种植物: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日本蛇菰(Balanophorajaponica)、蔓荆子(Vitextrifolia)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生物活性分析。运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技术手段,从结香和日本蛇菰中分离和鉴定了7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鞣质类、萜类等,其中新化合物15个。结香中黄酮类化合物和日本蛇菰中可水解鞣质类化合物显示出出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对蔓荆子中已分离到的萜类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抗增殖活性分析,发现它们有细胞毒活性,并能阻滞Hela细胞在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
1)从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茎和小枝中分离到了35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6个。Daphnodorin类是瑞香科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双黄酮化合物,已知文献报道了daphnodorinA-O等,全部从瑞香科分离得到。我们从结香中分离的新化合物edgechrinA-D(1-4)是daphnodorin类化合物通过C-C键二聚而成的缩合鞣质,这种聚合方式与儿茶素类的聚合相似,在daphnodorin类化合物中为首次发现。同时还分离到7个daphnodorin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daphnodorinA(7)、B(8)、C(9)、I(10)、D1(11)、D2(12)、wikstrolA(13)。另外,daphnetin-7-O-α-rhamnosyl-(1→6)-β-glucopyranoside(5)、bicoumol-7-O-β-glucopyranoside(6)是分离到的两个新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4,7-13具有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IC50在0.4-23μM之间。对所得化合物的活性进行分析,发现daphnodorin二聚后可以提高活性,C-3位羟基化可以降低活性。对化合物1-4,7-12进行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活性化合物的抑制类型全部为混合型抑制。
2)从蛇菰科植物日本蛇菰全株中分离到42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9个。BalajaponinF(36)和balajaponinA(42)在天然产物文献中是新骨架,二者都是羧酸类结构。另外,balajiaponinF(36)与brevifolincarboxylicacid(62)是同分异构体,二者的结构有相似之处;在brevifolincarboxylicacid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由3,4,5,3,4,5-hexahydroxydiphenicacid生物合成balajaponinF的合理途径。BalajaponinG(37)、balajaponinH(38)、balajaponinI(39)是新的可水解鞣质类结构。BalajaponinD(40)、balajaponinE(41)、balajaponinB(43)、balajaponinC(44)是新的木脂素类结构。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通过波谱学和化学转化的方法确定。对分离到的所有化合物进行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筛选,发现三个活性化合物45-47,IC50分别为1.12±0.05,3.50±0.12,1.35±0.04μM。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45-47的抑制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这种抑制类型的特点是抑制剂与底物同时结合到酶的不同位点上,酶与底物结合后可与抑制剂结合,酶与抑制剂结合后可与底物结合。抑制常数Ki分别为45:13.27±2.29μM、46:4.55±0.55μM、47:2.30±0.72μM;说明化合物47的活性比45和46强,因为在于化合物47与酶的结合能力更强。
3)本课题组对蔓荆子的研究,已经分离得到10个萜类化合物(78-87)。对这10个化合物进行Hela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均显示出中等活性,IC50在4-28μM,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化合物vitetrifolinⅠ(79)进行了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79在5、10、25、50μM处理24h的条件下可以导致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46%、56.45%、61.89%、66.22%。在25μM24h、50μ24h和25μM48h、50μM48h的条件下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58%、2.29%和2.21%、14.53%。
1)从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茎和小枝中分离到了35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6个。Daphnodorin类是瑞香科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双黄酮化合物,已知文献报道了daphnodorinA-O等,全部从瑞香科分离得到。我们从结香中分离的新化合物edgechrinA-D(1-4)是daphnodorin类化合物通过C-C键二聚而成的缩合鞣质,这种聚合方式与儿茶素类的聚合相似,在daphnodorin类化合物中为首次发现。同时还分离到7个daphnodorin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daphnodorinA(7)、B(8)、C(9)、I(10)、D1(11)、D2(12)、wikstrolA(13)。另外,daphnetin-7-O-α-rhamnosyl-(1→6)-β-glucopyranoside(5)、bicoumol-7-O-β-glucopyranoside(6)是分离到的两个新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4,7-13具有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IC50在0.4-23μM之间。对所得化合物的活性进行分析,发现daphnodorin二聚后可以提高活性,C-3位羟基化可以降低活性。对化合物1-4,7-12进行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活性化合物的抑制类型全部为混合型抑制。
2)从蛇菰科植物日本蛇菰全株中分离到42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9个。BalajaponinF(36)和balajaponinA(42)在天然产物文献中是新骨架,二者都是羧酸类结构。另外,balajiaponinF(36)与brevifolincarboxylicacid(62)是同分异构体,二者的结构有相似之处;在brevifolincarboxylicacid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由3,4,5,3,4,5-hexahydroxydiphenicacid生物合成balajaponinF的合理途径。BalajaponinG(37)、balajaponinH(38)、balajaponinI(39)是新的可水解鞣质类结构。BalajaponinD(40)、balajaponinE(41)、balajaponinB(43)、balajaponinC(44)是新的木脂素类结构。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通过波谱学和化学转化的方法确定。对分离到的所有化合物进行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筛选,发现三个活性化合物45-47,IC50分别为1.12±0.05,3.50±0.12,1.35±0.04μM。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45-47的抑制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这种抑制类型的特点是抑制剂与底物同时结合到酶的不同位点上,酶与底物结合后可与抑制剂结合,酶与抑制剂结合后可与底物结合。抑制常数Ki分别为45:13.27±2.29μM、46:4.55±0.55μM、47:2.30±0.72μM;说明化合物47的活性比45和46强,因为在于化合物47与酶的结合能力更强。
3)本课题组对蔓荆子的研究,已经分离得到10个萜类化合物(78-87)。对这10个化合物进行Hela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均显示出中等活性,IC50在4-28μM,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化合物vitetrifolinⅠ(79)进行了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79在5、10、25、50μM处理24h的条件下可以导致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46%、56.45%、61.89%、66.22%。在25μM24h、50μ24h和25μM48h、50μM48h的条件下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58%、2.29%和2.2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