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中含有多种有害微量元素,它们随着煤的燃烧呈各种物态进入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人们对煤中微量元素的排放规律和抑制机理的认识却很少,故本文以内蒙古某矿区为研究对象,对煤燃烧产物中砷的含量及赋存形态以及砷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砷元素在粉煤灰中的含量要远远大于其在灰渣中的含量。结合XRD和逐级化学提取的实验结果分析,在粉煤灰和灰渣中,砷元素主要是与钙的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而且粉煤灰中的砷比灰渣中的砷更易于提取出来。较易迁移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砷容易浸出,残渣态的砷次之,最易于迁移的水溶态砷含量最少。简化的煤燃烧实验表明,砷元素易于在粉煤灰等细小颗粒中富集。通过化学热力学软件CHEMKIN的使用,初步发现在煤燃烧过程中,主要的氧化剂是氧元素,砷主要以氧化形态存在,单质态砷只出现在还原性气氛中700K-800K的温度区域内,当温度由2000K的高温逐渐降低时,砷的氧化形态逐渐由气相转化为固相,这一点,对于烟气中捕获和除去砷元素是有利的。因此,要做好煤燃烧过程中砷元素的控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洗煤技术、动力配煤技术、固砷剂的添加以及电除尘器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