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利用财政、金融手段,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落实教育公平基本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整体效应、确保实现国家资助政策既定目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2007年8月在我国部分省市试点以来,当年各级财政就投入154亿元,试点以来截止到2009年12月30日,累计发放额达119亿元,覆盖全国24个省(自治区、市),共支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00万人次。截止目前,尽管试点以来的大批的贷款尚未进入还款期,但就以往助学贷款运行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的相关规定分析可知,生源地助学贷款仍然存在着逾期欠款率高、贫困家庭偿还难等风险。笔者通过对所在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采用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抽样、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结合博弈论及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研究,发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四大成因: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贷款审批过于松弛、贷后管理机构的管理缺位、贷款人缺乏还款能力等。由于客观存在的风险可控性较低、管理难度大,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办理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影响了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存在着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无法确保我国的教育公平。因此,笔者在借鉴国外学生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还贷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开发面向学生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用风险;设计了基于贷后信用评价基础上的利率激励机制,培养信用意识,激励还款;构筑了合理畅通的贷款回收体系,严格贷款的拖欠追缴机制,提高贷款回收率。通过这套新的机制,减少贷款学生的违约率,提高学生还款率,控制生源地信用贷款的信用风险使国家助学贷款这一项能够推进教育公平的惠民工程,继续推进、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