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风险和疗效研究目的: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栓子脱落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围手术期栓塞事件。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到2016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颈动脉中度狭窄55例,重度狭窄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所有入组患者均经颈部彩超、MRI、CTA筛选,DSA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起始部狭窄。按照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颈动脉中度狭窄组(50%≤狭窄程度<90%),颈动脉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90%)。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颈动脉狭窄侧卒中,并把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卒中和心梗)和随访出现同侧卒中定为主要终点事件,分析两组免于终点事件的百分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4例患者,其中中度狭窄组55例,其中男性40例,平均年龄为65.07±9.7岁;重度狭窄组69例,其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65.87±8.9岁。两组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房颤、吸烟,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他一些因素,如COPD、TIA或卒中病史、心肌梗死病史两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手术前症状(无症状、TIA、卒中)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无症状患者所占比例较少(7.3%VS 10.1%)。两组患者有对侧颈动脉闭塞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共置入126例支架,其中2例患者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所使用支架最大直径、最大长度以及球囊最大直径、最大长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高灌注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卒中和心梗)和随访同侧卒中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出现终点事件分别为6例(10.9%)和10例(14.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重度颈动脉狭窄和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无明显差异;2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可能安全的。第二部分慢性颈动脉闭塞再通血管内治疗的研究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动脉闭塞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颈动脉闭塞再通术。平均年龄为68±2.45岁。4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1例患者表现为脑梗死,3例表现为TIA。电话随访3个月预后。结果:4例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3例成功再通,1例再通失败。3例再通成功患者,其中1例脑梗死患者未出现症状加重,2例未再次出现TIA。3个月电话随访,3例患者均未明显变化,未再通的1例患者出现了闭塞侧的缺血性卒中。结论:慢性症状性颈动脉闭塞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仍需合理选择患者、全面术前评估以及大样本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