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8亿人。农民工能否最终融入城市不仅关乎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关乎着城乡融合体系的搭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的障碍,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受到就业机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歧视,和城镇工人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差距,面临着巨大的城市融入困境。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它对于以农民丁为代表的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保障农民工的同工同酬、同工同权,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并分析了可能的传导机制,以期对农民工融入问题的研究体系进行拓展和丰富,并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融合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参考。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并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和总体融入四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测度体系。进而,将劳动合同置于农民工影响冈素的分析框架之下,从经济地位和社会保障的双重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社会保险参保率,为农民工提供了“类市民福利”,强化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减弱了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进而促进其城市融入。
在经验研究方面,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2014年与2016年三期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期限对农民工各维度城市融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采用工具变量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解决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及替换变量等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与此同时,进一步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劳动合同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改善社保参与状况从而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得到如卜主要结论:第一,农民工总体城市融入状况相对较差,心理融入亟需改善,并且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度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老一代农民工表现出了更高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度。第二,相较与未签订劳动合同者,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各维度的城市融入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劳动合同的期限越长,越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这一结论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第三,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进而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为其城市融入奠定重要的客观经济基础。第四,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是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为农民工提供了“类城市居民公共福利”,减轻了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进而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
最后,基于上述结沦,本文提出政府需要在积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努力,从而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实现城乡融合。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并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和总体融入四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测度体系。进而,将劳动合同置于农民工影响冈素的分析框架之下,从经济地位和社会保障的双重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社会保险参保率,为农民工提供了“类市民福利”,强化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减弱了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进而促进其城市融入。
在经验研究方面,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2014年与2016年三期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期限对农民工各维度城市融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采用工具变量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解决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及替换变量等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与此同时,进一步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劳动合同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改善社保参与状况从而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得到如卜主要结论:第一,农民工总体城市融入状况相对较差,心理融入亟需改善,并且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度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老一代农民工表现出了更高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度。第二,相较与未签订劳动合同者,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各维度的城市融入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劳动合同的期限越长,越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这一结论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第三,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进而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为其城市融入奠定重要的客观经济基础。第四,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是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为农民工提供了“类城市居民公共福利”,减轻了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进而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
最后,基于上述结沦,本文提出政府需要在积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努力,从而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实现城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