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当事人主义还是在职权主义的审判制度中,问答都是法庭话语(乃至整个司法体系)中最富有动态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互动角度研究法庭问答的。 本文试图从言语行为理论(为主)、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为辅)相结合的途径,通过对17场公开的法庭刑事、民事案件(包括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现场录音转写语料(90余万字)的分析,以达到下列目的: 1.描述法庭审判中问答主体间的互动机制以及法庭审判的问答互动特色。 2.揭示法庭问答主体内的互动机制以及问答策略。 3.描述问答行为主体间互动关系。 4.揭示法庭问答互动中的话语形式冲突和原因。 5.法庭问答互动和会话合作原则的关系。 6.描述法庭问答互动推理机制。 7.分析法庭问答分配,从一个(问答)侧面揭示中国实行改革后法庭审判的模式和现状。 本文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概述法律语言研究和问答研究,并介绍本文的目的,方法,语料,和研究特点等。 第二章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讨论问答言语行为的类型。 第三章对问答相邻对,问话行为以及问话类型的分布作量化分析。结论是:(1)问答是法庭审判的主要进行方式,因此从问答着手研究法庭话语具有重要价值。(2)问的最多的是法官,因此,研究中国的法庭审判不能不重视对法官话语的研究。(3)法官的作用主要是程序上的。(4)问话类型的不同分布说明法庭问话是策略的。 第四章描述法庭问答转换机制,揭示互动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论是:(1)法庭问答互动结构显然不同于日常会话互动的结构;(2)Q——R结构是最多的结构:(3)Q——R——Fi+r——Fii结构是刑事审判中最有区别性特征的结构;(4)Q——R——(Qn)——(Rn)重复结构是显示冲突的最重要的结构。 第五章揭示了问答互动中的打断和重叠特征。结论:(1)法官与他人话语重叠和打断他人话语的现象最多;(2)法官的这种行为主要是“执行‘量’的准则”。 第六章,第七章分别描述问话行为和答话行为各自内部的互动。结论:(1)问答是策略的;(2)问答行为与人的角色,地位,权力密切相关。 第八章用“目的原则”说解释法庭问答行为策略和问答互动转换结构变化。结论:目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问答策略不同,问答内容不同,问答互动转换结构不同。 第九章探讨法庭问答互动中的合作问题。结论:(1)合作不合作是会话参与者的选择,这种选择首先取决于目的。因此,合作原则首先要服从“目的原则”。(2)研究合作首先要分清目的关系,目的关系不同,对合作研究的重点不一样。(3)研究法庭审判参与者的合作问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十章研究问答互动推理。结论:问答互动推理是法律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体最有实践意义的推理形式。 第十一章重点探讨本研究对一般语言研究的启示和对司法人员的启示。 本文从微观到宏观两个层面对问答进行研究,试图从微观到宏观构建一个法庭审判问答互动立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