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中国古装剧中太后形象塑造的流变特点与原因。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按照时间维度和典型电视剧的出现顺序分为三个阶段,提炼出不同阶段太后形象的特征及其变迁,并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与形象建构。基于人物的典型性和篇幅的考虑,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太后等古装剧中人物的分析。 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括性介绍了研究的对象及框架,并梳理了相关文献,特别界定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太后”指的是拥有相当政治能量且归宿为太后的女性而非仅指拥有太后身份后的女性,并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分析了固守阶段(1980-1999年),在这一阶段的古装电视剧中,充斥着明显的男权视角,太后形象被“符号化”为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而分水岭为剧中的太后这一女性角色是否服从其“第二性。在这种男权思维的“统治”下,太后对其性别身份进行了自我规训,她们在对权力身份的僭越与服从当中,实行了自身的性别身份的怀疑、抗拒乃至妥协。第三部分分析了变革阶段(2000-2010年),在此阶段女性主义思想逐渐进入古装剧,原来浓浓的男权视角逐渐被淡化,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苏醒,呈现出了女性视角下的太后形象。该阶段是女性意识崛起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太后作为女性本身的形象更加丰富,突显出了女性独立的主体意识。第四部分分析了变奏阶段(2011至今),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继续发展和传播,以女性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丰富,古装剧中所呈现出的太后形象也越来越丰满立体。虽然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等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女性主义似乎也大功告成,女性主体的欲望与身体也得以自由的呈现。但从太后欲望的满足即对男性的依恋与依靠,再到华丽服饰之下美丽身体的展现,让人隐隐感受到这背后是一种男人在欣赏、在消费女性的心理预设。本阶段探讨了在消费主义的掩盖下,“女人化”太后形象背后实质是男权主义的复苏和女性主义的艰难前行。 最后为总结,回顾了整个研究的思路与脉络,对作为女性的“太后”在古装剧中形象塑造的流变历程进行了总结,太后形象逐渐摆脱男权思想的束缚,从非善即恶的符号逐渐发展为立体的、丰满的、个性化的女人,但这背后仍潜伏着变异的男权主义,女性主义在荧幕上真正的独立可能还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