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葡萄糖浓度对HBV表达HBsAg与HBeAg的影响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Hep G2.2.15细胞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条件下HBs Ag及HBe Ag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表达是否与PGC-1a相关,初步研究乙肝病毒与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1)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Hep G2.2.15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对Hep G2.2.15细胞生长率影响。2)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Bs Ag、HBe Ag的表达量。3)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下各组细胞PGC-1a m RNA的表达差异。结果:1)MTT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对Hep G2.2.15细胞生长率影响:高糖组(35mmol/L)葡萄糖培养基抑制细胞生长。除高糖组(35mmol/L)外,Hep G2.2.15细胞在培养24h与48h时各浓度组细胞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培养72h时,低糖组(2mmol/L)及无糖组细胞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2)HBs Ag及HBe Ag的动态变化:Hep G2.2.15表达HBs Ag在72h时出现高峰,HBe Ag的高峰出现在96h。在48小时可以观察到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已达到接近高峰。3)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Hep G2.2.15表达HBs Ag、HBe Ag的量:低糖组(2mmol/L)及无糖组细胞表达HBs Ag、HBe Ag量分别为(2.474±0.118、2.458±0.135)及(2.667±0.129、2.603±0.179)较正常组(1.450±0.220、1.486±0.186)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糖组(2mmol/L)与无糖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5mmol/L、25mmol/L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定量PCR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下各细胞中PGC-1am RNA表达差异:Hep G2.2.15细胞在低糖组(2mmol/L)及无糖组PGC-1am RNA表达量分别为(1.584±0.134、1.312±0.199)较正常组(0.930±0.123)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糖(2mmol/L)及无糖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15mmol/L、25mmol/L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低糖可能增强HBV表达HBs Ag及HBe Ag。2)低糖改变时能促进PGC-1a的表达量。3)低糖可能通过促进PGC-1a的表达促进HBV表达HBs Ag及HBe Ag。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疼
我国翻译实践的地位及译者的地位给人以每况愈下之感,这与当今"繁荣"的翻译局面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本文简略对比我国译事之今昔,结合自身对翻译实践现状的感悟,分析造成这种
主要论述基于我国国情的"多规融合"的空间发展规划框架问题。文章认为,"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框架,就是在原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
<正>引言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壳多糖、虫膜质、蟹壳素及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1],是由2-乙酰胺基-2-脱氧-D-吡喃型葡萄糖基β-1,4双基键合而成的直链多糖,聚合度约一万,
<正>1921年8月5日《女神》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此宣告了郭沫若正式登上了"五四"文学的舞台,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新文学史和新诗史进入到了成熟阶段,同时《女神》成为"郭
会议
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7亿人感染了HCV,我国的感染率约为3.2%。HCV感
文中给出了一道2003年摩尔多瓦国家集训队试题:设x,y,z都是正数,且x+y+z≥1,则y+z^x√x+x+z^-y√y+x+y^-z√z≥2√3(1)的证明。但思路较复杂,技巧较强.本文给出(1)的另外三种较为简捷的证法,并
<正> 近年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虾苗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对虾增殖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开始向有关海区试放虾苗,以增殖我国的对虾资源。为此,迫切
本刊讯:在郑州上初中,考高中却要回老家报考,这一直是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一大烦恼。但从今年6月开始,他们将不再有此烦恼。郑州市政府近日公布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
目的:通过随访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分析其不同转归的相关预测因子,进一步完善慢性HBV感染自然史。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17例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