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已有多部词史,建构角度各有不同,本文拟在文学、哲学、历史的交汇点上建构一部“别是一家”之两宋词人心灵史,“别是一家”之别关乎文章的哲学视野和历史视野,这也便是本文学术意义之所在。对生命的悲剧体认和悲剧体认后的自我救赎之哲学话语是本文选择的异于前贤之宋词观照视角,纵观封建社会国人心灵发展的历史长河,剖解两宋词人心灵史与封建时代国人心灵史的承继流变关系是本文选择的历史视野,在这两个基点上所完成的两宋词人心灵大观园之纸上建筑将是一个多维度的、别样的存在,本文欲以此“别是一家”之两宋词人心灵史丰富词史类型。上编拟建构平面进向中的两宋词人心灵大观园,即以所选择之哲学话语观照两宋词人个体心史轨迹和时代心灵共相。上编第一部分始之以对贯穿本文全部内容之哲学红线的说明和论析,这一部分征引了古今中外的若干话语拟证实“悲剧体认和悲剧体认后的自我救赎”是人类走出童年时代的伊甸园后心路历程的哲学共相。“文学是人学”,文学当是人之问题的诗学呈现,其中必蕴含着以上作为生命共通历程的哲学话语,“词学是心学”,宋词因其体性和文化功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宋代文学诸部类中与抒情主体心灵叠合度最大、最真实无伪的一种文体,故从宋词中抉发宋人的心灵发展动态史自是当然之理。在对“文学是人学”“词学是心学”之观点的论证后,文章展开了以上述哲学话语观照宋词的品读过程,一次次的丧失体验是生命体悲剧体认的具象化,文章上编鳞选了两宋词人中具代表性的五大丧失类型和相关的心灵标本,观照他们的自我救赎之路,而后勾画出两宋词人心灵大观园的主干道,并细述主干道上的心景气象,且结合以如此路径和心景气象的原因剖解,这便是上编的主体内容。在梳理这些鳞选出的心灵标本心路历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共通的时代因子,如宋人内外双修、忧乐互济的成熟文化人格和自赎意识、宋人纯白无染心性之集体自赎、宋人自我救赎不力之内敛沉潜、阴柔静弱的时代心理,文章上编便束之以对宋人时代精神共相的提取和分析,在得出宋人心灵大观园园景图的宏观印象后再去各条主干道和小径中漫步,对其走向和一路风景当更会心,当有着更为深入的同情之了解。下编则着力将上编建构的平面维度的两宋词人心灵大观园依着历史这一第三进向的坐标轴进行纵深拓展,拟剖解宋词人心灵史与封建时代国人心灵史之间的承继流变关系,在对比观照过程中仍将上编的哲学红线潜运其间以保证文章全篇的整一性。对于宋人文化心理上编已有过详细阐述的部分,就不复赘言了,而是以较多的词篇进行内证,从而使得本文两宋词人心灵大观园之纸上建筑既有条分缕析的主干道,又点缀着缤纷多姿的词之花朵,得以更具可观性。下编历史进向中的源流回溯追其源至中华文明的开篇先秦时代,推其流至封建社会暮鼓晨钟的清代,宋词人个体和群体的心史轨迹在封建时代国人心灵发展流变史这一宏大的坐标系中将理解得更为清晰透彻,本文两宋词人心灵史的文本写作加入了这一历史坐标后也将更为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