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元素之一,但是在中西翻译界,译者的地位和功能长期以来都被忽视甚至否定了。随着全球化以及翻译的“文化转向”的出现,人们的视野开阔了,边缘化的译者及译者主体性也逐渐走进学者的视线,得到重视。德国翻译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不是翻译的原文本身或者原作者,而是由译文预期的功能或目的决定的,这对于世博新闻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新闻译者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译者主体性来实现其翻译目的。笔者将通过大量的世博新闻翻译实例分析,详细论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其主体性并实现其翻译目的。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新闻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状况。第二章着重分析了目的论的来源及发展并且探讨了其四大法则如何在新闻翻译中得以运用。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英语新闻的语言特色,特别是世博英语新闻的词汇以及修辞特点,并佐以大量实例分析。第四章是文章的重心。第一节笔者论述了译者主体性的丰富内涵,它不仅包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也包含译者的被动性。第二节和第三节,笔者分析世博新闻当中的文化元素和篇章元素的翻译实例,来演示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性,并归纳了诸多实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如音译,解释性翻译,词汇变译,语言重组以及篇章编译。第四节探讨了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在小结部分,笔者提出只有译者平衡好其能动性和被动性,才能充分实现其翻译目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