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一体化与生产分散化并行,越来越多地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中。垂直专业化深化了国际分工的程度,使国际分工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从而扩展了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的范围。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等方面比较优势成功参与到国际链条当中,随着承接业务量的不断攀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目前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就业效应和工资效应相关文献十分有限,本文试图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国内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本文在考察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应用Humme1s等的方法计算了国内总的和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指数,作为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评估,发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指数较高,而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较低,垂直专业化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是二元分割状态,而且呈现出主要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用工荒”复杂局面。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首先构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承接国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的理论框架,详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建立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总就业和总工资之间的计量模型,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究竟在劳动力市场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增加,却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产生负面效应,总体上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表现为正面就业效应和工资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同时,中国应该做好产业链定位,加速产业链升级,同时尽快完善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以解决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难”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用工荒”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及工资水平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