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斐尔前派艺术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先锋”艺术,其美学价值观“无意识地”孕育了英国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唯美主义。为了使艺术恢复文艺复兴早期甚至是中世纪时期的活力与单纯,这些热忱诚挚的艺术家们极力反对以学院派为代表的理想化倾向和单调乏味的说教手法,力图把注意力放在艺术本身,追求“纯美”的艺术理想。他们推崇一种纯自然主义的写生原则,其作品中强调细节与真实;他们对中世纪的刻意营造使他们的作品具有远离现实的唯美风格;他们对道德说教的不满使他们致力于挖掘如梦幻、病态美和死亡等非现实的“极端美”。这些努力一方面使其想象力得到释放,其艺术作品可以脱离道德的桎梏;另一方面,来自社会保守力量的谴责与非难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处于艺术界的边缘位置。克里丝蒂娜·罗塞蒂作为拉斐尔前派诗人之一,其诗歌具有显著的“前拉斐尔”美学特征。她与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一样,继承了济慈的浪漫主义“感官”美学和罗斯金的现实主义“细节”美学,并力图在其诗歌中构筑“前拉斐尔”式的美学王国。本文旨在探讨克里丝蒂娜·罗塞蒂在追求“前拉斐尔”纯美理想过程中其想象力的释放和所面对的边缘状态。文章详细分析了拉斐尔前派美学价值观在克里丝蒂娜·罗塞蒂诗歌中的表现。比如说,形式上体现其纯美理想的革新,蕴涵着神秘主义的中世纪风格,对“极端美”如梦幻、病态美及死亡的追求等等。这些美学特征体现了其想象力最大程度的释放,使其诗歌具有如拉斐尔前派画作一般使维多利亚时期单调刻板的沉闷风尚相形见拙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由于她诗歌中的道德寓意与宗教因素的存在使她可以相对逃离维多利亚社会的“道德”责难。但是她本人近乎禁欲主义的宗教信仰与其美学意识的斗争使她处于与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相似的困境:来自内心的斗争使她总是徘徊在对上帝的顺从和对纯美的向往的一种边缘状态,使她对感官美的追求不如拉斐尔前派画家般彻底;但这种斗争也使其诗歌中欲望与禁欲之间的张力得到充分表现,而由此而产生的忧郁和困惑使其诗歌显得独特甚至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