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辅语言教学(CALL)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众多研究表明,教师态度与CALL的应用密切相关。因而,如何激发教师对CALL的积极态度成为英语教学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虽有一些尝试性研究指出教师效能感是形成教师积极态度的决定性因素,但尚缺乏系统的实证支持。本文旨在研究大学英语机辅语言教学中教师效能感对教师态度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设想和建议。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具体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受试大学英语教师所在高校CALL的实际使用情况;(2)受试大学英语教师对CALL的一般态度,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态度对CALL的使用频率是否产生显著性影响;(3)受试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效能感水平,是否受个体因素影响而呈现显著性差异;(4)CALL环境下教师效能感与教师态度是否存在显著相关;(5)CALL环境下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问卷由个人基本信息、教师态度量表、教师效能感量表三部分组成)方式收集信息,受试大学英语教师来自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最终得到45份有效问卷用于数据分析。其中4名来自不同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各选一名)的受试大学英语教师参加了随后进行的开放式访谈,访谈内容主要针对最后一个研究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机辅语言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深受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和偏爱;受试大学英语教师对CALL的使用持积极态度,教师态度是影响CALL使用的重要变量;受试大学英语教师的总体效能感水平呈较高态势,大多数受试对自己操作和应用机辅语言教学模式的能力充满信心;个体差异并没有对教师态度和教师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教师效能感与教师态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效能感水平较高的教师对CALL的使用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而效能感水平较低的教师对CALL常持消极抵制的态度;访谈结果进一步论证了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即CALL环境下教师效能感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服以及情绪唤醒。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建议: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计算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如计算机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使用机辅语言教学的效能感水平从而培养其积极的使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