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长鳍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生理生化及肝脏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集约化的养殖过程中,为追求鱼类的最大经济价值,养殖户在饲养鱼类时常常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增加投喂量与投喂频率来加快鱼体生长、不断增加养殖密度以节约养殖面积、增加饲料中高蛋白或高脂成分来快速增加鱼体营养等。这种养殖模式下不仅造成鱼体脂肪肝的发生,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更会加重鱼体肝脏负担,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造成对外界应激反应过度强烈甚至死亡。近年来在长鳍篮子鱼的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在高投喂频率下的“黑身”现象,并造成养殖鱼体的大量死亡,养殖户通常采用降低投喂频率来保证鱼体渡过“黑身”期,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本论文以投喂频率为切入点,来探究在在4个投喂频率1次/d(F1)、2次/d(F2)、3次/d(F3)、4次/d(F4)下,鱼体生长性能、生理生化及鱼体肝脏指标的变化,来探讨投喂频率影响鱼体健康状态的具体机制,为生产实践中提供有效的建议,在改善鱼体健康状态的同时避免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1.投喂频率对长鳍篮子鱼生长性能、生理生化影响本研究记录不同投喂频率下长鳍篮子鱼的各项生长数据及形体数据,结合血清指标、机体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估出不同投喂频率长鳍篮子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为长鳍篮子鱼养殖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A.生长指标: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影响显著(P<0.05),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摄食率(FR)、饵料系数(FCR)及存活率(SR)3项指标中F3组都呈现最高;不同投喂频率下各组实验鱼组内的体重及全长都呈现随时间增加而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F3、F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4组的增重(WG)未呈现规律性变化,F1、F2、F3组呈现出随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趋势。表明此时3次/d的投喂频率对长鳍篮子鱼的促进作用到达最佳状态。B.形体指标: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脏体比及脾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F4组肝体比显著高于F1组(P<0.05),为营养物质过剩在肝脏累积的表现。C.肌肉营养成份:各组间的肌肉体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脂肪酸含量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在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F3组含量达到最高;F3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仅次于F1组的含量。表明F3组的肌肉营养较为丰富,符合生产效益。D.血清生化指标:F3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表明F3组的肝脏功能正常,F4组中两种酶活性显著增加,表明该组肝细胞出现损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指标,投喂频率为3次/d下长鳍篮子鱼生长效益符合生产实际要求。2.投喂频率对长鳍篮子鱼肝脏指标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摄入过量营养物质时长鳍篮子鱼体内脂肪肝的发生以及对其肝脏造成的损伤程度。A.营养指标:肝脏中饱和脂肪酸总含量(S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UFA)在F3与F4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总氨基酸(T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必需氨基酸(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总含量在F2组均呈现最高(P<0.05),F3与F4组各氨基酸总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氨基酸含量仅占F2组的60%,氨基酸可防止肝脏中的脂肪累积,增强免疫系统,氨基酸含量低则表明肝脏健康状态欠佳。B.超微结构:F1组的肝脏结构显示正常的细胞结构,细胞之间界限明显,肝脏脂肪滴数量少,F2、F3及F4的肝细胞内的脂滴导致细胞核向细胞边缘移位。F3与F4中肝细胞内可见大量的大而致密的脂肪滴,有些甚至比细胞核还大;细胞质丢失;靠近细胞核端的细胞界限出现模糊状态,细胞膜厚度减小。在此状态下可以看出F3与F4两组肝脏细胞出现脂肪肝的特征,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C.肝脏转录组:F1、F2与F3组3组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脂质代谢途径,包括调节胆固醇的合成、酯化与运输,高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重塑等,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鱼体摄入营养物质增多后机体加快营养物质的储存与代谢;F3与F4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免疫相关功能方面,包括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MHC I、白细胞介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调控,以及炎症反应、抗原结合等途径,表明肝脏细胞损伤而触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KEGG通路注释分析F3与F4组中脂质合成与代谢相关通路无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但在免疫相关通路中的基因差异表达显著,推测F4组的肝脏因大量脂肪沉积出现肝细胞损伤而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各项检测指标表明4次/d的投喂频率下使鱼体肝脏受损严重,肝细胞破坏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本研究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可显著影响长鳍篮子鱼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方面,投喂3次/d表现出优异的生长性能及良好的健康的状态,符合生产实践;而投喂频率在4次/d时不仅对长鳍篮子鱼的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更会导致其机体肝脏受损,体现鱼体健康与生长效益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可揭示揭示投喂频率过高引起的不仅仅是鱼类脂肪肝出现这一种表面问题,更是涉及到鱼体自身代谢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键问题,在此问题上还需更深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其他文献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减摇系统来抵抗风浪,从而使其能够稳定作业,并提高船员的舒适度。与减摇鳍、减摇水舱等相比,减摇陀螺作为一种新兴减摇技术,安装使用方便、体积小、能耗低、在零至任意航速区间均可产生良好的减摇效果,在各种小型船舶市场上体现出极强的竞争力。现有对减摇陀螺的研究局限于改进陀螺结构或是验证不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没有从船舱允许安装空间、船舶电力系统、阻尼器等实际应用方面来给陀螺加以约束,忽略了
目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参与了真核生物体内80%~85%的蛋白质降解,泛素负责标记需要降解的蛋白,而蛋白酶体是UPS负责降解的核心,由桶状20S蛋白酶体与其两端的两个19S蛋白酶体构成。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被19S蛋白酶体识别送入20S蛋白酶体降解,降解后的短肽再由19S蛋白酶体送出。研究发现抑制UPS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效果,蛋白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服用糖肾康颗粒后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
目的:检测纳米炭在子宫恶性肿瘤术中示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效果,研究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P)示踪前哨淋巴结技术对子宫恶性肿瘤(宫颈癌和子宫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而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有害身心健康,因此对工作繁忙的人进行压力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心率变异(Heart Rate V
近几年,建筑市场对河砂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河砂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河砂供应量逐年减少引起河砂价格上涨。机制砂作为替代河砂的新型材料,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结构作用机理、非线性本构关系以及设计计算影响都是特别重要的,然而这些机制砂研究技术尚未成熟。本文针对广西北部地区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石灰岩机制砂母岩特性、制作工艺、材料物理性能以及配合比设计展开试验研究;对机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1950年,莱辛发表了她的处女作《青草
由于粪便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导致厌氧发酵的产物中也含有大量相应的重金属。国内外对于沼气发酵产物中重金属的处理研究相对较少,厌氧发酵产沼气不但可以生产清洁能源,还可以处理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减轻畜禽粪污带来的污染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新鲜猪粪为发酵原料,添加2种营养型钝化剂(磷矿粉、硼泥)、不同添加比例(2.5%、5.0%、7.5%),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研究犹太哲学文本的翻译。翻译实践文本选自剑桥大学出版的剑桥导论系列丛书之一的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 Jewish Philosophy(《剑桥哲学导论:现代犹太哲学》)书中的第四章Jewish Philosophy after Kant:The Legacy of Salomon Maimon(《康德之后的犹太哲学:所罗门·迈蒙的贡献
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秸秆还田可有效培肥,部分替代氮、磷、钾肥的施用。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秸秆产量多、处理时间短的问题,通过在辽宁省阜蒙县实地考察,确定采用机械直注方式可高效快速地将秸秆进行深埋还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玉米秸秆直注还田机的开沟与覆土装置进行设计与试验。本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确定了玉米秸秆直注还田机的总体方案,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