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掀针疗法对气虚质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探索掀针治疗近视可能的机制。方法:按照近视诊断标准、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气虚质轻中度近视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60眼,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采用掀针疗法联合佩戴框架眼镜矫正,对照组单纯采用佩戴框架眼镜矫正。治疗组取耳穴眼、目1、目2、肝、肾、脾及足三里,行掀针治疗,每次留针3天,留针过程中每日刺激每个穴位4组,每组20下,每周更换2次,双侧交替,持续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及调节参数(包括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及调节反应)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应用SPSS20.0软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完成随访观察者共58例116眼,治疗组28例56眼,对照组30例60眼。结果如下: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及调节反应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裸眼视力(4.51±0.23)D较治疗前(4.43±0.27)D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单眼调节灵敏度(11.49±4.55)cpm/分较治疗前(10.76±4.17)cpm/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调节灵敏度(8.73±3.72)cpm/分较治疗前(7.77±3.41)cpm/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负相对调节(+2.12±0.27)D较治疗前(+2.00±0.33)D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调节反应(+0.50±0.30)D较治疗前(+0.76±0.38)D降低,调节滞后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屈光度、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各调节参数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掀针疗法可以提高气虚质近视患者调节灵敏度,增强负相对调节,改善调节滞后状态,对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的影响不明显。2、掀针疗法可以提高气虚质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改善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