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以及临床预后情况,并且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01月~2014年0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9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表现、术前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情况、术后复发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51.79%和48.21%,平均年龄为(55.84±9.53)岁;(2)腹部包块(34.36%)、腹痛(27.18%)、腹胀(24.10%)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3)本组患者术前主要进行内镜、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查,其阳性诊断率分别为59.18%、49.59%、76.74%、35.29%和7.14%;(4)本组患者肿瘤部位分别为胃62.56%、十二指肠10.26%、空回肠6.67%、结直肠10.77%及肠道外9.74%;(5)本组患者肿瘤平均直径(9.42±7.59)cm,核分裂数平均(6.43±5.87)/50HPF;(6)本组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在镜下呈长梭形细胞71.79%、上皮样细胞17.44%和多角形细胞6.15%及混合型4.62%;(7)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提出的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危险度分级标准,高危患者、中危患者、低危患者和极低危患者比例分别为49.74%、24.62%、17.44%和8.20%;(8)本组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DOG-1、CD34和SMA阳性率分别94.36%、89.23%、78.46%和13.33%;(9)本组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94.36%的患者为R0切除;(10)本组患者分别有6.15%和22.05%的患者接受术前或术后伊马替尼治疗;(11)本组患者平均随访(46.45±32.28)个月,33.85%的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27.69%的患者死亡;(1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伊马替尼治疗均是是影响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1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伊马替尼治疗均是是影响胃肠间质瘤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1)手术治疗仍为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建议中高危患者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术前是否口服伊马替尼仍需要更多证据支持;(2)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伊马替尼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三维点云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实体表面的数字化变得简单,同时精度更高。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数据采集方法都会受到人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测量误差,
在理论总结和政策解读的基础上,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了湖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国土空
以新鲜醋醅为分离源,分离得到5株具有柠檬苦素降解活性的菌种,对柠檬苦素的最大降解率可达(58.86±2.81)%,发酵液的酶活力为(120.09±1.32)U/mL。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发酵剂应用于肉类工业的历史不过30余年,至今已成为体现肉制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的标志。通过对发酵剂特性及其应用潜能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根据加工产品类型选择适宜的发
脊髓髓内转移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Metastasis,ISC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系统转移瘤,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ISCM最常见的来源为肺癌,其次为乳腺癌。本文报告20
清晨和黄昏经常出现于景物描写的律诗当中,诗人会赋予清晨和黄昏这两个平常的意象不平凡的情感,因此在律诗中常常体现着不一样的情感,寄托了诗人独特的心绪,笔者选取了一些晨
以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取酸水解后用无水乙醚萃取的方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甙元成分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酸水解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
3,5-二甲基补骨脂素是香豆素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抗癌活性。然而其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利用细胞活性实验、蛋白免疫杂交、流式细胞术、免疫共沉淀、PCR、基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目前是女性患者第一好发的肿瘤,虽然早期诊断其治疗效果好,但是一旦发生转移后其预后效果比较差。骨是乳腺癌细胞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乳腺癌转移至骨后会
为探索茶苗根腐病防治方法,提高防效,根据该病的发生原因,在苗床与扦插短穗消毒环节上进行了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扦插繁育茶苗,苗床土和插穗不消毒,稻田苗圃茶苗根腐病发